文/馬嘉駿
鄭文玲:我曾經要送給男朋友的鞋子,放在自己的房間,沒想到因為太潮濕就發霉了……鞋櫃的命名其實是 Dry honeycomb,作品本身就像是一個蜂巢,可以隨使用者的需求再擴增,也不只能放鞋,還能收納深怕受潮的電子產品……
南方創客基地首次舉辦2016南方創客營系列一:「創客新手村」,於7月16日起連續三個週末開課。主要針對零數位製造經驗的初學者設計,甫推出即馬上吸引近四十位學員超額報名。儘管學員來自不同背景領域,更有著六十多歲與剛上高中的年齡差異,但大家抱著「動手做」的創客精神,產出一件件令人驚豔的作品。
創客新手村課程透過較容易入門的6項數位自造工具:3D 列印、3D 建模、2D繪圖、雷射雕刻機、數位刻字機、arduino,利用三個週末、六天的時間熟悉操作,並在最後一天進行各組成果展出。與過往 Maker 課程相當不同,希望藉由長時間的學習,讓沒有經驗的新手不但成為創客,更能完成一件作品。
課程第一天「設計思考工作坊」帶領各組發想成果作品,由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作為出發點,試圖去製作可以解決問題的產品。接下來的課程時間除學習6項數位自造工具,也開始設計、整合各項工具和團隊成員意見,共同打造作品原型。
以下專訪首獎團隊「潮而不濕」成員鄭文玲,從創作初心談到作品誕生:
創客新手不生澀,潮而不濕鞋櫃奪首獎
Q1:為什麼會對 Maker產生興趣?
鄭文玲(以下簡稱鄭):其實是因為工作太無聊……剛好自己喜歡動手做的感覺,也發現自造工具的技術正逐漸釋放出來,因此決定踏入這個領域。我一直抱持著「產品都是人做出來的,所以我也應該能做出來」的想法,開始上課學習各種數位自造工具。
Q2:想報名創客新手村的原因?創客新手村帶來什麼樣的新衝擊?
鄭:我學習一段時間了,卻始終沒有機會完成一件作品,看到創客新手村的活動期長,我希望可以透過這次機會完成一件作品。創客新手村的課程非常開放,是交給我們學員自己去設計成果作品,過程中遇到問題再去解決問題,這樣的確比較了解問題出在哪裡,也有真正學到東西的感覺。更有趣的是團隊合作,過去上 Maker 相關課程時總會進入一種瓶頸,就是大家開始飆專有術語,好像已經進入另一個層次,但對我來說這樣的門檻太高。而創客新手村大家近似在同一個水平上,合作起來相較為輕鬆。
Q3:潮而不濕的團隊優勢?
鄭:每一位團隊成員都有自己的專業背景,讓我們可以非常完美的分工合作。像我有木工經驗,主要負責作品的架構;組長學的是機電整合,便可以熟稔地操作 arduino;還有一位材料背景的夥伴,總是能提醒我們作品材料結合的相關細節。儘管彼此年齡有些差距,有近四十歲、也有大學生,然而專業的分工讓我們合作上不會有太大的代溝。
Q4:為什麼會想製作潮而不濕鞋櫃?
鄭:說來真的是一件生活上的小事,是因為我曾經要送給男朋友的鞋子,放在自己的房間,沒想到因為太潮濕就發霉了……鞋櫃的命名其實是 Dry honeycomb,作品本身就像是一個蜂巢,可以隨使用者的需求再擴增,也不只能放鞋,還能收納深怕受潮的電子產品。
Q5:Dry honeycomb 如何結合課程所學技術?除溼又是如何運作?
鄭:蜂巢接合處是 3D 列印產出,鞋櫃的門與 Logo 則是雷射切割製成,除溼智慧核心系統便是 arduino,而整個鞋櫃的設計需要 3D 建模、2D 繪圖來建置。除溼運作上,鞋櫃會自動偵測濕度,一旦濕度達 60% 以上,智能晶片便會啟動冷凝塊除溼,利用內置的風扇將乾空氣透過通氣閥送入。達到省電、智能監控的效果。
Q6:Dry honeycomb 的未來發展性?
鄭:產出過程中,我們原本希望完成六個蜂窩,然而礙於時間不足以及經費限制,只能先完成現在看到的基礎功能及模型。未來鞋櫃將要繼續擴增,我們也待克服每一格蜂窩通氣閥各自控制的課題。目前因為只有一個蜂窩,所以通氣閥都是開著的,再接上其他蜂窩後,我們希望通氣閥能夠分別偵測該蜂窩的濕度,各自獨立除溼,才真正能做到省電功效。
Q7:潮而不濕團隊的未來計畫?
鄭:因為在創客新手村獲得稱讚和推薦,被南方創客基地指派參加由勞動力發展署主辦的「百萬創客擂台」競賽,就看有沒有入選,我們就能接著把 Dry honeycomb 繼續做下去了。
由於作品完整度高且功能性強,潮而不濕團隊獲得現場老師一致讚賞。南方創客基地成員家豪表示,此次創客新手村成果令人驚嘆,九組學員皆有完成作品,反應相當熱烈。南方創客基地將在八月舉辦進階課程,位於臺南市區的胖地PunPlace也將在九月再次舉辦創客新手村,歡迎大家一起體驗「動手做,樂趣多」的創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