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原來聶小倩是 3D 列印來的:「2017十鼓夏日藝術節-靈妖季」創意團隊分享

文、圖/邱湘婷

2017 年 8 月 19 日在 Mzone  大港自造特區舉辦的 3D 列印應用研討會,邀請到十鼓創客基地——創藝聚落的王昭雄老師、陳志弘老師、 許瑞鋒老師分享他們對於靈妖季的主題設定、視覺設計、作品發想到展品做出的過程等,以及使用 3D 列印與保麗龍製作公仔的差異。

當天來分享的三位老師(由左到右)分別負責三種不同的領域,王昭雄老師負責電控設計、陳志弘老師負責藝術設計,許瑞鋒老師則是負責機構設計領域。

角色發想與視覺設計

這次十鼓文化園區的「靈妖季」,結合古典文學《聊齋誌異》作為主題,陳老師也分享他的發想過程:從文本資料和電影中尋找靈感,決定以《聊齋》中的〈聶小倩〉篇作為主軸。在完成活動整體視覺設計後,接著進行馬拉松式的創意發想,完成角色細部設定。在這當中,不僅要將場景與主題串聯,甚至連故事的主軸,還有角色之間的關係,也會影響到展場動線的安排。

視覺設計方面,陳老師賦與每個角色不同意象的色彩,例如故事中的妖魔姥姥,就以時常代表鬼怪的綠色呈現;劍客燕赤霞,除了陽剛正義的形象,也因為名字中有「赤」字,選用紅色作為代表,而寧采臣代表的書生,以藍色呈現。在老師的設定中,主角聶小倩是帶有善意的鬼魂,所以採用較為明亮溫暖的黃色代表。

公仔製作

現場展示了兩種不同材質的公仔,一種是手工製作的保麗龍,另一種是 3D 列印成型的公仔。

3D 列印製作(小型)

保麗龍製作(大型)

雖然兩者在外觀造型上差異不大,但內部材質卻大大影響上漆製作的過程。一般的程序是表面修整、上漆,然後再進行細節修飾,以保麗龍來說,大多噴漆中含有甲苯,因此上漆前就要做好保護,避免侵蝕。但 3D 列印的材質(通常是 ABS 或 PLA)則沒有侵蝕的問題。

製作上,兩者差異也不小。老師提到,使用數位機具製作,有大小調整自由的優勢。反觀手工製作,需要考慮作品的每個角度、對整體比例的掌握,還有切割黏合結構…等複雜的工序。手工製作最大的缺點,在於手工無法複製,這也是目前數位機具的優勢之一。

一個活動從主題設計、場景佈置、到舉辦之中有許多繁瑣的過程,如果不是聽到老師們分享其中的細節,還有不同領域間的技術整合,有許多都很難想像,在分享會上也聽得出他們在各項細節上的巧思,不論是角色設計、外觀製作、機構設計、電控裝置…的配置上,都讓人佩服不已,也感謝三位老師不藏私的心得與經驗分享。

分享到社群

vMaker編輯部

歡迎各界朋友投稿你的maker故事,不論是個人作品、創客觀點或是創客的經驗分享,我們都十分期待能聽到您的分享。 投稿請至:contact@vmaker.tw

This site or product includes IP2Location LITE data available from https://lite.ip2loc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