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所有自我期許為科技人間,最夯的名詞你大概也聽過「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雖然神經網路這個名詞不斷被提起的原因到底是因為他們年紀尚輕(上次的 AI 寒冬已經是 30 年前的事情,那次 AI 被講得太神、卻沒有真的實現,導致對 AI 研究的補助金費跌至谷底)、還是因為神經網路實在太好用了,還有待時間的證明;但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那就是(人工)神經網路跟生物體內的神經系統乍看之下毫無相似之處,你既看不到神經元、突觸,也沒有辦法透過接起不同神經元的方式來學習神經系統是如何運作的。
好了,講完古,讓我們進入今天的重點 NeuroBytes,這個名字乍聽之下似乎又是個要用大數據分析、配上最新用人工神經網路進行機器學習、好解決你生活裡 ______(請自行帶入)的新創公司,但實際上,他們做的是利用 PCB 與 Molex 連接線作出的「實體(人工)神經網路」。
NeuroBytes 的團隊希望學童以及 maker 都可以動手經由連接不同實體人工神經元,進而學習生物體內的神經元到底是如何運作的,如此一來,人類就更進一步探索人類大腦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如果是常看 Hackaday 的人,那大概不需要聽我們解釋 NeuroBytes 在做什麼,因為它最初就是一個因 2015 年的 Hackaday Prize 而開始的專案,並且以入圍角逐最佳產品。在那之後 NeuroBytes 的團隊也不斷地努力,陸陸續續地也拿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補助以及開源硬體協會的認證。現在,在 NeuroBytes 團隊的努力之下,全球 NeuroBytes 的數量已經足以組出一隻扁蟲的連接體了(大概 302 個神經元);而 NeuroBytes 最近終於登上 Kickstarter(國外的群眾募資平台)開始進行募款,我們(編: 這邊是以 Hackaday 的角度再敘事)認為這也是我們在 Kickstarter 有史以來看到少數令人興奮的教育用電子零件專案。
這次 NeuroBytes 的 Kickstart 專案的亮點在於這次有提供 7 種不同感知神經元,並且還有讓你學習膝跳反射、自走車的套件包,另外這也是 Zack 以及其他 NeuroBytes 發明者的旅途上一個里程碑,看到這個專案從無到有、變成一個 Kickstart 專案真的很令人改到欣慰,也讓我們等不及看他們下一步要做的是什麼了!(希望就是扁蟲的連接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