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中山大學打造水下機具,找尋深海寶藏

國外進口機具,昂貴難維護

台灣四面環海,在這座島嶼上,我們的生活與大海息息相關,也因此,海洋研究是非常迫切的需求。但是,你有想過,這些研究所用的機具是從哪裡來的嗎?

在過去,深海探測載具和設備都是由國外進口,或是藉由國際合作引進,這樣的方式帶來了不少缺點,我們不只無法掌握核心技術,購買後的維修和升級都非常困難。

難道,我們不能自己做嗎?

自己打造的機具,用起來最順手

中山大學的研究團隊就是這麼想的,他們發現到,以台灣傳統產業的能力,完全能夠製造出深海探測設備所使用的零件,但是,如果製造過程缺乏系統設計和整合的能力,就無法組合出機具。不過,身為第一線的研究人員,他們最清楚研究執行的種種需求,也更能設計出符合需求的機具。

這項計畫已經執行多年,自 102 年起,中山大學成功開發出許多水下探勘調查載具,包括:深海拖曳式攝影系統 ATIS、深海拖曳式光纖探測系統 FITS、深海視訊多管岩心採樣器 V-Corer,及視訊導引抓斗 TVG 等。

自行開發的機具更符合研究實際需求,此為視訊導引抓斗系統 TVG。圖/中山大學提供。

為了符合研究現場的需求,這些機具並沒有什麼特別華麗的外觀,但實用性可是一等一的。

下圖所示即為 ATIS,機具本體非常簡單,但可以根據每次任務不同的要求裝/卸載設備,彈性大而便利。此外,機具藉由光纖傳輸,可以取得大量資料,同時,船體可以不間斷供電,使得研究更加順利。

中山大學陳信宏教授講解深海拖曳式攝影系統 ATIS 之結構。圖/沙珮琦攝影

在自製水下機具的協助下,中山大學不僅可以深入探索深海地形、泥火山、海底礦藏,更拍攝下了許多針對的深海影像,其中最有趣的是,團隊還成功採集到海底的甲烷,並成功點燃樣本。

  • 甲烷採集與燃燒之影片。影片來源/中山大學提供。

不只載器具,還要載人!

現階段雖然研究與開發機具的成果頗豐,團隊成員們卻沒有打算因此停下機具研發的進程。相反地,他們設下了更加遠大的願景,希望可以整合研究團隊和業界的能量,在未來 5 年之內成功開發出水下載人的載具。

新的開發必定會遇到許多挑戰,他們如何成功迎戰?讓我們拭目以待!

  • ATIS 的打造過程:

分享到社群

This site or product includes IP2Location LITE data available from https://lite.ip2loc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