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物聯網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卻同時給予我們很多新的挑戰與課題。讓我們一起了解這些課題,並期許自己更加理智而謹慎地使用這些新技術。
- 文/Yessir Chen
好處多多的物聯網?
試著想像一下,當你拖著疲累的身體下班回家之後,只想好好躺在沙發上看個電視,卻找不到遙控器……
別擔心!在未來的幾年內,只要透過聲音控制,就可以輕鬆打開電視、轉台,甚至使客廳永遠維持在最舒適的攝氏 26 度!而這一切都是物聯網的功勞。
- 註:Internet of Things,簡稱 IoT,全球化的網路基礎建設,透過資料擷取以及通訊能力,連結實體物件與虛擬數據,進行各類控制、偵測、識別及服務。
但隨著這些高科技的發展,相對應的隱私與安全問題也接踵而來。
美國舊金山家暴受害者收容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接電話接到快瘋了:有人說空調自己關掉了,但她根本沒動過空調、又有人說她家門的電子鎖密碼天天都在變,但她根本也沒動過電子鎖、還有人說她聽到門鈴響,但門口卻根本沒有人。

在未來的幾年內,只要透過聲音控制,就可以輕鬆打開電視、轉台,甚至使客廳永遠維持在最舒適的攝氏 26 度!圖/By ThinkGizmo @flickr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這些人的故事是家暴案件中一種新型態的手法,且與智能家居技術的崛起有關。物聯網的門鎖、音響、空調、電燈以及攝影機等雖然為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性,但如今它們也被用作騷擾、監視、報復和控制的手段之一。
在《紐約時報》進行的 30 多次採訪中,家暴受害者和她們的律師及收容所工作人員描述了這類科技是如何成為一種令人擔憂的新工具。施暴者透過手機上的應用程式連接這些電子設備,並於遠端控制家中的物件。有些時候他們是為了及時得知家中的情況,但另外有些時候是為了恫嚇等目的。
對於受害者和協助人員來說,缺乏對這些智能設備的了解(包括其運作原理、施暴者控制的程度、合法應對與阻止此類行為的方法等),往往使這種經歷更加惡化。

利用物聯網的施暴者透過手機上的應用程式連接這些電子設備,並於遠端控制家中的物件。圖片來源:Pixabay
智能家居與家庭暴力
英特爾智能家居研究總監 Melissa Gregg 表示,物聯網設備的安裝者以男性居多;而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Jenny Kennedy 針對安裝了智能家居的家庭進行研究並發現,許多女性並未在自己的手機上安裝控制所需的應用程式。
有些受害者可能會嘗試拆除這些設備,但女權律師 Jennifer Becker 表示,當施暴者看見設備被拆除時,這可能會使衝突加劇。
對於這些家暴新手法,相關法律手段十分有限,因為施暴者已經了解如何使用智能家居來拓展他們的權力,而他們的控制方式往往超出現有刑法的管轄範圍。不過,在某些情況下,如果施暴者散播聯網攝影機錄下的影片,可能會觸犯美國部分州的色情報復法律,該法律旨在阻止前任伴侶在網上分享親密照片或影片,Becker 表示。
有鑒於此,美國許多人士開始提倡:當人們在聲請保護令時,他們有權力要求法官將受害者已知或未知的一切智能家居設備帳戶包括在內。但是許多人還不知道該如何提出這一要求,且即使人們聲請到了保護令,遙控改變室內溫度或突然打開電視、電燈等,可能也不違反保護令的規定。
研究人員認為,要求家中的每一個成員了解智能家居技術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