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資深 maker 的特色就是一個字──「窮」!沒事就愛逛淘寶、吃土全為買材料,不只自己窮、朋友也很窮……到底要如何終結這悲劇!
在 10/22 (一) 這天的晚上八點,vMaker 特別邀請到了泛科知識長鄭國威、Openlab.Taipei 創辦人鄭鴻旗,進行一場獨一無二的直播對談,為大家獨家解密「如何當個不窮的maker?」除了分享這幾年對於創客運動的心得之外,也希望可以讓大家知道創客資源究竟要往哪裡找,讓大家離百萬創客擂台賽的百萬獎金再近一些,別再當貧民、輕鬆成創客!
將創客精神落實在生活之中吧!
在正式進入正題前,鄭國威和鄭鴻旗聊到了創客的家庭生活。進入了家庭,必將伴有許多責任和義務,在種種現實考量下,創客是否會放棄原本的興趣呢?
鄭鴻旗表示,其實並不會這樣,像他本身就是個十分童心的人,是會想要帶著孩子一起玩樂、嘗試的個性。他也分享到,老婆有時對家裡的陳設或是空間規劃頗有想法,而他就要想辦法去實現。
至於要怎麼做呢?若是一般租屋族,想必有許多預算和租賃上的限制,很多人會選擇前往 Ikea 選購傢俱;然而,統一規格的傢俱不見得合用,這時候,就要發揮一點創客的精神。
他認為可以將 Ikea 視為一家「超大五金行」,視自己的需求去進行改造。他也分享到,其實國外也有很多人在做類似的事,像是知名網站「IKEA Hackers」就有許多人分享自己的傢俱改造心得。所以,步入家庭並不會限制創作能量;相反地,鄭鴻旗靦腆地說:「老婆是我的謬思女神。」

想要有自己的風格又想省錢?可以從 Ikea 開始自己的居家設計之路喔。圖/By azboomer @Pixabay
上屆亮點作品:從自身問題解決起!
接著聊到上一屆的亮點作品,鄭鴻旗表示,他最印象深刻的作品有三,分別是「開源義肢」、「走走傢俱」、「雙棘輪板手」;而這三者都有個共通點,那就是:「解決問題」。
以開源義肢為例,開發成員之一便曾受截肢所苦,所以從自身的難題出發、用自己的力量重新打造身體的一部份,進而解決他人的問題。而更令人感動的是,他們後來還秉持著開源的精神,教導更多人了解、使用義肢。如此一來,所做的就「不只是作品」,更充滿意義。
而另外的作品「走走傢俱」則跟他們自身的生活息息相關,開發者本身為租屋族,深知傢俱在拆卸、搬運時會衍生的種種不便,於是選用較好的木材,經過不斷改良設計,打造出省時省力又容易組合的傢俱。至於「雙棘輪板手」則主要強調了「省力」和方便「萬用」。乍看之下,這三項作品的科技力似乎存在巨大落差,不過,他們都在解決實際的問題。
鄭鴻旗便說,發明不一定要改變世界,那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以及強大的資源和團隊。身為 maker,不妨回過頭來關注自己的需求,利用客製化的方式去解決自己的問題,就會發現,其實小小的改變就夠用了。
創客的聖杯:志同道合的夥伴
至於創客到底都在做什麼呢?做光劍、找聖杯、參加獵人試驗還是學習成為海賊王?
看到這個題目,鄭國威笑著道:似乎看到很多人都在做光劍呢。鄭鴻旗解釋說,這是因為許多創客有了能力,卻不知道該做些什麼,這時候,「內容支架」就很重要。光劍就是這個內容支架,讓創客得以展現自己,也可能藉此找到同好,持續循環便會讓更多人加入這個行列。
除了光劍這樣的內容,其實許多文學作品、動漫畫中,都有 Maker 的存在,像是海賊王中的佛朗基就是很標準的創客,總是不斷挑戰自我、開發各種新武器。
再談到創客界的「聖杯」,鄭鴻旗認為,應該要回到「人」身上。人才是最重要的,若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是非常難得的事,彼此合作、學習,會得到很多寶貴的經驗。

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才是對 Maker 來說最棒的聖杯。圖/《海賊王》劇照 @IMDb
STEAM 教育教什麼?
說到了創客精神,就不得不說說這幾年非常熱門的 STEAM 教育。鄭國威解釋,歐巴馬當年執政時力推「STEM」教育,強調科技教育的競爭力;而後加入了藝術的元素,成為了現今的 STEAM 教育。
鄭鴻旗表示,所謂的 STEAM 教育跟創客的確是有很多部分重疊的,同樣強調「跨領域的動手做(實踐)」;不過,他覺得美國比較瘋狂,會將化學物理的概念都融入在課程當中。
另一方面,依照他的觀察,日本的學生作品並不會很複雜、也不執著強調機電整合。就連「曼陀珠+可口可樂」都能玩得不亦樂乎,甚至還能進一步去進行各種實驗,把這小小的原理變成盛大的表演,他認為那些活動「都是很好的體驗和參與」。

就算是簡單的「曼陀珠+可口可樂」也可以玩出一番風味!圖/By Kalamazoo Public Library @wikimedia commons
鄭鴻旗也分享了舊金山的科學探索博物館「Tinkering Studio」,便非常強調動手做的實驗,也將多年來的教學展覽內容集結成冊──「手工的藝術」。他們的教學內容無論是難度、複雜度以及材料準備都相對容易,重視教師本身如何整合各種內容,較不像國內相對太過在意工具和器材資源。
鄭鴻旗肯定了現在的教學趨勢,在 STEAM 教育的浪潮下,過去常被忽略的工藝課、木工課又再度被重視,其實是非常有價值的,因為如此一來,可以讓學生重拾動手做的樂趣。他表示,希望相關教學不要被侷限於電子器械,也讓老師能夠有更大的空間和時間去發揮。
好消息是,如果你對相關教育議題很有興趣,現在科教館正在舉辦「敲敲打打動手樂特展」,獨家引進「Tinkering Studio」的一系列教育活動,如果有空的話不妨去一探究竟。
單打獨鬥太辛苦?創客資源寶藏等你挖掘
但如果你心中充滿了想法,卻苦於沒有機具設備、沒有資源,那該怎麼辦呢?鄭鴻旗笑著說,最好用的其實就是:「臉書」!
Maker 運動在台灣也發展了好一段時間,在臉書上早已有各式各樣的社群,有以地區分的、有以創作內容分的、有以創作方式分的;在這些社團當中,很容易可以找到同好、互相分享想法。
除此之外,發展署在全台五個分署也各自設立了創客基地,提供機具教學和借用,如果要使用數位加工工具,可以就近找找這些資源。另外,也可以找找住家附近的 Fablab 或是學校,應該也能尋求到需要的協助。

現在有許多 Fablab,快去找找你家附近的遊樂園吧!圖/By Kristian Bang @wikimedia commons
說到這裡,鄭國威也分享了自己在「職訓創客研討會」聽到的內容:由於韓國政府積極推動創客運動及創客教育,所以目前正擴大興辦創客空間,目標是要讓任何人居住的地方在一小時的距離內都要有一個創客空間。不過呢,這也同時造成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空間過多而缺乏人力管理,所以政府也在計畫要培養專業的「創客經理人」人才。
談到了創客資源,那就不得不談談「百萬創客擂台賽」,除了首獎的百萬獎金之外,其他獎項也都有優渥獎金,光是通過初賽就能獲得兩萬元,實在是很好的機會。兩人認為,各位創客可以將好玩的東西做出來,而後「順便」拿到獎金,不是很棒的一件事嗎!
- 想知道更多比賽資訊,請上「百萬創客擂台賽」網站查詢:https://million.vmaker.tw/2018
- 想看看兩人精彩的對談影片,就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