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機構玩具、實用的生活小物和有點兒ㄎㄧㄤ的開箱剖物……進入到「不務正業」的頻道,每個人總是能找到吸引自己的那個作品。
今年度,vMaker 獨家邀請不務正業成為專欄作者,和大家分享了許多有趣的作品。這次,就讓我們帶你深入了解專欄作者林允涵的 Maker 之路,看看這個大男孩如何勇闖創意世界。

進入到「不務正業」的頻道,你總是能找到吸引你的那個作品。圖/取材自「不務正業」YouTube 頻道
不務正業,專注創意:讓創作不只好玩,更有深度
「不務正業」的工作室目前維持著精緻小巧的兩人規模,大家比較熟悉的會是出現在鏡頭前的林允涵。他在大學就讀機械系,在學期間便對 Maker 圈有著濃濃的興趣。只是彼時的他尚未找到屬於自己的切入點,於是懷抱著觀望的態度投入了職場從事產品設計。
直到後來,群眾募資 (Crowdfunding) 在台灣逐漸興起,林允涵看到這個趨勢的有趣之處和發展的可行性,毅然決然離開原本的工作,開始自己做出作品、拍攝教學影片,從此正式踏入了 Maker 的世界。
「不務正業」主要在兩處秘密基地「台大創新設計學院」、「新北市自造者空間暨工具圖書館」進行創作,從去年 10 月開始推出第一支影片。
他們的頻道經營便是十分強調「內容創作」,從頻道的內容就可以發現,工作室在規劃方面很有巧思,除了實用小物如杯套、手機架、月曆之外,也有許多好看的裝飾性作品,例如:「亞洲當代同志議題展」啟發小夜燈;而每遇特殊節日,還會應景推出各式可愛的節慶作品。

中秋節推出的玉兔搗藥小玩具大受歡迎。圖/截自「不務正業」YouTube 頻道
林允涵分享到,從頻道開始以來,呈現出的作品其實有調整過一些方向;一開始比較偏實用取向,不過,久了之後容易沒有靈感,於是轉而開始嘗試娛樂性質比較高的作品,像是機構玩具、迷你手足球檯等等。另外,「開箱剖物」系列則拆解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的玩具、機械,充分滿足觀眾的好奇心,因此也十分熱門。
「拼台灣大賽」玩樂中工作,工作中玩樂
除了線上內容外,「不務正業」更將玩樂的精神延伸到線下活動,在 Maker Faire Taipei 中,他們利用作品「台灣造型拼圖」展開了熱熱鬧鬧的「拼台灣大賽」,邀請參展的大朋友小朋友們拼出我們熟悉的土地。在這有趣的過程中,除了帶來不少笑聲,也讓人開始檢視我們對於家鄉的認知,實在是好玩又有深度的作品。
他們對於內容之所以如此用心,正是因為「內容」就是他們最核心的精神,「不務正業」希望可以用優質的內容吸引閱眾,讓大家認同內容本身的價值,進而繼續支持他們的創作。
而另外一點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不務正業一直努力維持著「快速開發」的步調,堅持於每周三推出一支新影片,與大家分享他們的新作品。為了維持這樣的步調,作品修修改改是必然的,也很難在影片推出的同時保證作品的完美;然而,這樣的經營方式,卻也恰恰呼應了 Maker 的精神,邊做邊學、邊學邊做,讓每一次的不完美成為繼續往前的動力,不用因為任何不足而感到灰心。
最後,「不務正業」直到現在仍然維持著開源的精神,各個作品設計圖都可由網路下載,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他們的草圖進行製作,或是改良調整出新作品。這樣分享的精神,增加了交流的機會,也孕育出各種可能性。對於產品可能會面臨他人借鏡甚至抄襲而進行商品化的可能,林允涵則不太擔心,希望能保持著開源的精神持續分享。
Maker 內容訂閱先鋒,這條路其實不好走
當然啦,雖然現在「不務正業」的作品和影片都越來越受歡迎,但路上要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不久之前,他們才發放了一波問卷,調查粉絲們對於工作室產出內容的評價和迴響。說到這裡,林允涵笑了一下,他們得到的結果指出,雖然大家在精神上十分支持,但如果真正要給予實際的支持,則難度就增加了許多。
林允涵分享自己的觀察,認為大家尚未完全養成付費看內容的習慣。市面上大家習慣付費的類型主要是工具或技能型的內容,像是投資課程、語言學習等較受閱眾歡迎,人們較容易買單。相較之下,跟 Maker 相關的內容在國內相對少見,更別說是像「不務正業」這樣專注內容而非販售作品的經營方式了。

讓閱眾願意實際支持 Maker 相關的創作內容,並非易事。圖/By Nick Youngson@thebluediamondgallery
在達到理想狀況,內容付費足以支撐維運前,現階段為了維持工作室的運作,不可避免地需要有些讓步和調整,比如說工作室還是會製作材料包販售或是開設工作坊。雖然有些作品內容的確適合進行簡單教學或是自行組裝,但是他們更希望可以喚起大家親自動手做的意願,讓 Maker 的精神和樂趣融入在生活之中,而不僅只是短暫的接觸。
參加活動補血,準備繼續向前
每當遇到獨自創作的停滯期時,林允涵說,參加 Maker 活動就是他補充能量的方式。Maker Faire Taipei、新北自造者嘉年華、大港自造節……這些有趣的聚會是最佳的補血場域,除了能認識各式各樣的人,也可以發現很多令人大開眼界的作品,他在這些場合中就會想起初衷,想起來為什麼要踏上 Maker 之路、這件事的價值究竟為何。
接下來,「不務正業」預計往「訂閱集資」努力前進,除了創作出值得肯定的內容,也希望可以慢慢用內容支撐團隊的運作;等到成長穩定後,團隊或許也會試著尋求固定的空間,讓作品們有個棲身之處。同時,他們也預計跟其他 Maker 進行合作,以求為大家帶來更豐富的作品。
談到未來的創作方向,林允涵笑說:就是要繼續做出「我們覺得有趣的東西」。
另一方面,林允涵也對未來的創作有更高的期許,他現在的作品尚有許多借鏡他人之處,希望自己下一步可以完成更原創、更具特色的設計。究竟,這條 Maker 內容之路會變得如何?接下來在不務正業中,還會出現哪些更令人驚豔的作品?就讓我們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