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早期木窗純樸的手工質感,搭配獨特的壓花玻璃,是五、六零年代生活美學的一部分。隨著老屋改造掀起風潮、老宅民宿的魅力興起,這些深具磁帶韻味的老木窗,一時喚起許多人記憶中溫暖的一角,受到許多人的喜愛。
.
木窗一躍成為收藏品、成為空間中營造氣氛的主角。而對木耕工坊的林伯璋先生來說,這是一種經過時間洗鍊的素材,經過他的設計改造,保留了窗框的檜木體、老窗的壓花玻璃,以及那時代才有的窗釦,讓廢棄的老窗,以不變的元素,重新融入在我們的生活中,老物件煥發新生命。
.
【解構不破壞元素保留作品完整度和堅固】
林伯璋先生表示,面對老窗框再生成玻璃櫃,講究先解構後整平,沿用早期玻璃雙拉門的工法洗溝後組裝,玻璃處要洗玻璃角槽,兩件窗框才可組成立體構件。櫃體架構細磨後清潔,不上漆而是上蜂蠟保護油,讓木頭毛細孔不被油漆封住,檜木味道才可被保留而散發出來。此外,他刻意保留老窗銅鎖件,加深原件的記憶點。
.
針對展示櫃體上蓋,皆為倒橢圓邊角,他表示視覺上不會生硬,並能顯得柔和許多,在細微處的底板銅釘也要求整齊對稱。每一個慢工出細活的追求,都為了保留作品的完整度跟堅固,希望每件櫃體都能長久使用且獨一無二。
.
2018年初,透過「手作新勢力」活動的招募,衣啟飛翔創客基地認識了林伯璋先生,知道從一位專業木工師傅的眼光,從時代的寶藏挖掘新意,默默的在工作之餘創作著。基地希望透過「老窗再生設計」展,傳達職人的執著及魅力。
.
展覽期間至12月16日,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歡迎親自到基地來感受這些作品溫潤的美感。
對玻璃櫃有興趣者請至👉https://goo.gl/gAZJq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