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文詠萱
由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籌辦的「2018 創客製造節」於 12 月 8 日在士林臺灣科學教育館舉行,主題為推廣創客 (maker) 的動手做精神。
活動現場規劃了「創客製造主題館」、「創客大會師」、「格鬥機器人」三個區域,集合國內多間創客團體單位,並以創客論壇與工作坊的方式分享彼此經驗。
各式創客作品,展現多元創意
「創客大會師」邀請眾多創客單位擺攤,內容主要展示學校、企業、社團等創客團體開發之產品,其中包含 AR 擴增實境、VR 虛擬實境、多媒體互動、智慧裝置、智慧服務、機器人、3D 立體紙模型、3D 列印仿生獸等。
場內也設有「創客製造主題館」,展示「我是創客──創意設計競賽」得獎作品,其中包含智慧家電橋接器、智慧農用植保無人機、益智拼圖、互動型機器人──派奇、3D 列印 Arduino 昆蟲仿生獸機器人、蜜蜂巢箱守護網──虎頭蜂電擊驅離裝置、DO Guitar 等作品,並設有現場體驗陳設,供參加者了解使用。
走入活動現場,會發現「格鬥機器人擂台賽」區聚集了最多人潮,究竟大家為什麼一直被此處吸引呢?原來,上午有精彩的「格鬥機器人擂台賽」,不只參賽者拿出各方本事參賽,現場也有專人介紹機器人基本造型、程式設計原理以及各方戰鬥技巧。到了下午,更有「親子體驗活動」,吸引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排隊體驗機器人的魅力。
玩樂中學習,讓動機持續
下午的「創客論壇」以「AI 人工智慧時代與創客發展」為題,邀請到 Fablab Taipei 創辦人洪堯泰與 MIT Media Lab 訪問學者曾吉弘演講。
洪堯泰以 Fablab 成立開始說起,並介紹目前 Fablab 在全球的運作模式。洪堯泰提到:「Fablab 的核心精神是製造、學習、分享,概念起源於麻省理工學院 (MIT) 一堂名為『如何做出所有東西』的課程。這是一堂手作創意課程,在課程最後,學生需要做出一件瘋狂、具創意的作品。而 Fablab 本著開放資源的概念,剛開始在非洲、阿富汗等地,建立 Fablab 以解決當地的問題,並透過網路社群的串連。到目前為止遍佈各國。」
如今,全球每個 Fablab 都有數位切紙機、大小 CNC 等大型機具,另外還有還有視訊系統,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 Fablab 在做什麼。另外,每年 Fablab 都會舉辦世界大會,聚集世界各地的創客交流。
曾吉弘在演講開始表示:「手機出現不過十年,我們的生活卻因為智慧型手機而有了很大的影響,電腦科學不到一百年,跟傳統學科相比,這是現在進行式。家長要去思考如何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強調程式語言教材應根據學童年齡層不同,而有不同的教學工具;他並以啟發國小、幼稚園兒童程式教育為主的軟體「Scratch」為例,介紹新的學童程式啟發工具。
曾吉弘也提到:「要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是開心的,當他覺得開心他就會與他人分享,而這個過程就會激發孩子思考,產生更多的創造力。」他提出「4P」的教學觀念,分別為計畫 (project)、同儕 (peer)、熱情 (passion)、玩樂 (play),並強調:「孩子需要對學習內容有興趣,此外的學習同伴與環境也相當重要。」
Maker 談教育:有興趣最重要,身教更重於言教
在問答時間,針對觀眾提問「什麼樣的小孩適合學習人工智慧」?
曾吉弘與洪堯泰一致表示:當小孩對這個領域有興趣時即適合,家長應支持並鼓勵。
而針對「要如何激發小孩對寫程式的熱情?」曾吉弘表示:程式教學最嚴重的對手是視力保健,這是兩難的問題。至於學習的部分,要讓小朋友找到自己的興趣,「但如果沒有興趣也沒有關係,不要因為現在什麼很紅就強迫小朋友去唸。」
洪堯泰則表示:「身教相當重要,其實小孩都在學父母在做的事情,應要鼓勵小朋友做有興趣的事。」
以物聯網解決問題,讓生活更智慧
除了口頭分享,現場也讓大家實際動手,參與「紙手臂趣味手作體驗」,利用紙箱做出可伸縮、控制的手臂工具。工作坊中介紹紙手臂夾劇的基本造型,不同夾具頭可夾取不同物件,讓參加者思考可能的延伸設計,同時以趣味競賽方式,讓民眾實際使用自製夾具。
活動尾聲則是由「物聯網工作訪成果發表」作為最後活動,參加者經歷十幾個小時的努力,以 AI 影像辨識應用發想,結合物聯網等元素,解決現實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主題環繞智慧交通、經濟、環境與能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