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亮潔
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現今的零售通路有百百種,包括最直接面對客戶的實體店鋪、學生上班族最愛的線上購物網以及最新最酷炫的無人商店零售方式,這些都是大眾可以選擇的購物方式,它們各自吸引哪些特質的人群?又有何優劣?這些新通路可以持久嗎?對現今的傳統零售又會帶來哪些衝擊或是突破呢?跟著我們繼續看下去!
無人商店趨勢崛起,各國相繼開業
蔚為現今極具特殊的零售方式-無人商店,談及它你一定會想到由美國電商巨擘亞馬遜提出的Amazon Go無人便利商店,Amazon Go於去(2018)年1月才正式在西雅圖對外營業,標榜「商品拿了就走」的超快速消費模式,一開業這股熱潮便席捲全球,吸引許多國家相繼跟進,像是Take Go、淘咖啡、7-11的X-STORE、羅森日本無人商店、便利蜂、繽果盒子和F5 未來商店等。
雖然以上都屬於無人商店的一部分,不過如果要細分歸類,可分為三個類別,第一種是像亞馬遜Amazon Go所大量使用的「人工智慧技術派」,他們通常會使用像是:電腦視覺辨識技術、機器深度學習、雲端計算和感應偵測器等的技術。
第二種像統一商店的X-STORE則是使用非常傳統的「RFID 辨識系統派」,雖然是個非常古老的技術,但貨物的識別和防盜上卻有不錯的優勢。最後一種是「自動販賣機派」,以「F5未來商店」為例,它實際上是一個大型自動販賣機,透過機械手臂的運作將你想要的商品放到購物出口,因科技的創新和發展,創造出無人商店這個新名詞,也為大眾的生活帶來一股新力量。

F5 未來商店店面(圖片來源)
無人商店的低效率,導致收益與成本不符
台灣零售業龍頭統一集團於去(2018)年推出兩家 X-STORE 後,就停止拓展無人商店,或許這股風潮尚未被台灣人所接受,不過對許多人來說,早上剛起床想喝杯咖啡,卻還來不及梳妝整理,無人商店的無店員就解決了這個問題,而無人商店也間接滿足了許多人的好奇心和想拿著就走的的消費心理。

7-11的X-STORE(圖片來源)
但以台灣的 X-STORE來說,嚐鮮後的過渡期卻讓無人商店營收不符成本,除了消費者依舊習慣萬能的小7店員之外,或許效率低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除了繁雜的註冊程序,自助結帳區的人臉辨識系統卻不會比熟練的店員還快速,最後僅僅體驗了新科技,但效率卻大大降低。
結語
「人工智慧、無人駕駛、機器學習、影像辨識」這些字間接應證了科技進入到另一個新階段,舉凡中國的天眼人臉辨識系統、台灣的無人駕駛小巴、英國開發的AlphaGO圍棋軟體,以上這些都是實際案例。

無人商店是種新型零售方式,未來還有許多進步空間(圖片來源)
當然,今天所提及的無人商店也在這些新興科技當中,不過在以人為本的臺灣,要讓多數人接受「無人」的商店可能必須再加把勁,另外效率問題也會是一大關注點。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科技技術的進步帶動消費模式的轉變,已經為人類注入一股新力量,期待未來更加茁壯完善,帶給下一代不同的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