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活動報導】台灣自造教育的翻轉與落地

8/25的午後,白鹿颱風剛離台,颱風尾巴的風雨仍大,但仍有一群人風雨無阻的來到台南胖弟,只為了心中對台灣自造教育發展的關注,來聽聽兩位投入其中的Maker如何現身說法。

自造者運動不僅點燃了個人動手做的自造魂,對教育界的影響也很深遠。過去,中小學總是以課業分數為重,然而近年來強調動手做的創客及STEAM教育,給了台灣教育一個翻轉的機會,但如何落地仍是很大的挑戰。

打造自造教育共生體系

受自造者運動「感召」,2014年起從電子業轉身投入Maker社群,甚至回到台南創立TO.GATHER自造者樂園的楊翔文(Lex Yang),這些年來嘗試了許多推展自造精神的方式,例如與設計師合作開發作品,再推往市場,以及投入自造教育的實務行動上,並提出一套教育理念。

Lex Yang近年來投入自造教育推展,體會到許多事情。(資料來源:Lex Yang)

「這幾年下來,很多時候不是我在教小朋友,而是他們教會了我許多事情!」

Lex歸結自己的心得指出,其實自造教育的精神仍在持續進展,一開始大家以為只要是教「自造圈流行的玩意兒」,就是自造教育,這也無可厚非,畢竟需要先打底,跟著別人的腳步走一陣子才會開始想自己的路。

現在玩、教出心得了,創客老師們也把教育拉回到自造的本質,著重引導啟發,帶著學生們從「做中學、學中做」,因此更多的創意被看見了,學生也更知道自己的興趣,也有能力去解決心中的問題。

「展望未來呢,每個地方都應該有對自己最合適的自造教育體系。」Lex期許不僅學校要自我探索和定位,家長也要參與,甚至整個社會的每一份子都不該缺席,他笑著說:「當然,我也會繼續『燃燒』下去!」

Mini FarmBot對教育的貢獻與推廣現況

另一位同樣來自業界,從「開源社群」角度切入的Maker-弘熙自動化科技公司的創辦人陳志弘,則是被mini-FarmBot這個台版開源農業機器人專案給吸引,一頭栽了進來,和夥伴們一步步把開發問題解決掉,真正靠自發的社群力量完成了這台機器,並將成果無私開源出來。

由台灣開源社群自主開發的mini-FarmBot農業機器人(資料來源:陳志弘)

「這機器不僅可提供給農業現場或用於研究,也很適合當做教學用途。」陳志弘指出:「自動化生產是世界趨勢潮流,這台機器的開發涵蓋了機構、軟體和電子,甚至是當紅的AI技術,只要都學全了,可培養出具備機電自動化整合設計能力的人才。」

事實上,做為專案教具,mini-FarmBot在機構改良上下了許多用心,學生可以學習到自動化機台的機構設計要領。其他的技術還包括Arduino及樹莓派(RPi)開發環境、OpenCV視覺辨識技術、IoT雲端大數據等,都是當前很熱門的技術範疇。

談到mini-FarmBot,自然不能不介紹其背後的最大推手-哈爸,有鑑於台灣農業發展遇到困境,他在2017年成立了「FarmBot Taiwan User Group」社群(簡稱FBTUG),秉持著開源、公開的定位,並引入台灣第一台FarmBot,再號召各路有志同好改出了這台縮小版的mini-FarmBot。

「哈爸堅信開源的發展能大幅降低進入門檻,讓購買價格變得非常低廉,進而使得各類應用能夠蓬勃發展,也會因而促使新的產業誕生。」陳志弘在開源社群的參與中見證了這些改變,也樂見自己參與的成果能在台灣的教育領域有所貢獻。

vMaker創客小聚台南場大合照,前排左一為陳志弘,左二為Lex Yang(攝影:MakerPRO王彥筑)

(作者:MakerPRO編輯部;活動連結

分享到社群

vMaker編輯部

歡迎各界朋友投稿你的maker故事,不論是個人作品、創客觀點或是創客的經驗分享,我們都十分期待能聽到您的分享。 投稿請至:contact@vmaker.tw

This site or product includes IP2Location LITE data available from https://lite.ip2loc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