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Makerspace,是一個位於學校、圖書館或單獨的公共/私人設施內的共同工作空間,為了自造、學習、探索及分享而使用高科技或無科技工具。這個空間開放給小孩、大人及創業家,擁有多種自造設備,包括3D印表機、雷切機、數控工具機、電焊槍,甚至縫紉機。然而,一間Makerspace不需包括所有這些機具,或甚至沒有包括任何一項,亦可被視為Makerspace。若您有紙板、樂高積木及美術用品,就可設立一間Makerspace囉!
在Makerspace,更多是關於Maker的從無至有創造出東西的思維,並且探索您自己的興趣,這才是一間Makerspace的核心。這些空間也幫助那些需要廿一世紀關鍵技能的人預備自己,主要在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領域,提供實際操作學習,幫助他們學習批判性思考,甚至提升自信。一些在Makerspace可以學到的技能,包括電子、3D列印、3D建模、寫程式、機器人技術,甚至木工。Makerspace也孕育創業精神,被用作為企業新創的孵化器或加速器。現在,您有了關於Makerspace的概略了解,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吧!
Makerspace曾被稱為下列每一項名稱,從Fablab、Techshop至hackerspace。而這些名稱有差別嗎?有,也沒有。從核心觀之,它們皆為自造、合作、學習及分享的空間。雖然這間空間有許多共同點,它們在一些方面也有所不同。
先從Fablab與Techshop開始說起。Fablab與Techshop都是特定形式Makerspace的商標名稱。這兩者普遍備有類似種類的自造設備,例如3D列印機、雷切機、數控工具機及手動工具。Techshop由一間公司(Techshop)管理,Fablab則由一間基金會(Fab基金會)管理。兩者各有專門的規則和規章以遵循。Techshop是以營利為導向的連鎖Makerspace,於2006年開始於加州。他們宣傳自己的營業項目,一部分為原型產品、製造工作室,一部分為學習中心。而他們由加入的自造者或會員,每月所繳納的會費所支持。(註:Techshop已於2018年2月26日申請破產。)
Fablab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教授Neil Gershenfeld所開始。一間Fablab是一間小規模的工作坊,提供數位製造設備。Fablab的成員是這樣定義Fablab的:「一個針對創新與發明的原型技術的平台,提供刺激給本地的創業。它同時也是一個學習與創新的平台:一個玩樂、創造、學習、指導、發明的地方。」
hackerspace與Makerspace有何不同?
為瞭解hackerspace與Makerspace的不同,讓我們上一堂短短的歷史課。hackerspace的開始,可追朔至1995年的德國,當世界上首個hackerspace——C-Base於柏林成立。hackerspace的概念,開始於社區中的空間,在這空間中,一群電腦程式設計師可以共同聚會、工作及分享基礎設施。他們會「駭」一些科技,並且試著做並非這些科技原初目的的事。「駭」或「駭客」在電腦領域的意義,迅速地進展,並且擴展成為駭入實際的物體,如同我們今日所知。
這些年來,自造工具,例如3D印表機、桌面雷切機及數控雕刻的價格,已使人們更可以負擔,而hackerspace自然地演化成為Makerspace。維基百科對於hackerspace的定義為:「一個社區運作的工作空間,在這裡人們有共同的興趣,通常是電腦、科技、科學及數位藝術,他們可以利用這個空間聚會、社交及合作。」而上述維基百科定義的特點,也可同樣應用於Makerspace。
(感謝Andrew Miller先生的授權,使我們得以翻譯Makerspaces.com上的這篇文章,特此致謝。本文因字數關係為摘譯,若讀者想進一步了解原文,連結為:https://www.makerspaces.com/what-is-a-makerspace/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