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在日本東京,如何教導STEAM教育?

(本文翻譯自KitHub網站,感謝作者Tara Tiger Brown的慷慨授權,使我們得以翻譯這篇文章。若讀者想閱讀原文,原文網址為:https://kithub.cc/2019/08/how-steam-education-is-implemented-in-tokyo/ ,謝謝。)

混合課程主題並建立技能

    經過一段受人矚目的年終學校表現後,我九歲大的兒子,拉著我傳越過學校操場的跑道和鯉魚池,進入一棟建築物。在那裡,加拿大駐日大使Ian Burney正在欣賞一項3D列印物體的展示。

    由法國藝術家Fabrice Hybert的作品「工作中物體的原型」所啟發,這項藝術專案是由我兒子所屬三年級的班級與八年級生間的合作。年紀較輕的學生負責概念化並描繪出物體;而年紀較長的同學將設計轉置入CAD軟體,然後以3D列印出這些設計。

    我兒子宣稱,這項藝術專案是他在學年中最喜愛的專案!因為,他需要與同學描繪出一個全新的概念;與年紀較大的學生一起出去,更進一步發展此概念,然後看著這個概念被實作出來。如同您對一所法語學校可能有的期待,藝術在Lycée Français International de Tokyo (LFIT),是學生生活很自然的一部分,並且他們無縫地採取跨學科方法,進一步合併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及工程(engineering)

從STEM至STEAM

    STEM這個用語,是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及Math,這四個英文單字的首字縮寫集合而成,首先於2001年由科學管理者於美國的國家科學基金會所介紹,目標讓學生對全球經濟有更好的準備。自那時起,全球的學校,包含東京的國際學校,逐步採用以STEM為焦點的課程,以改善這四個主題相關領域的教育,並符合廿一世紀的就業需求。

    代表藝術(Art)的首字母「A」,於十多年前被加入STEM這個用語中,以表彰這項事實,即語言藝術、社會科學、實體藝術、精緻藝術及音樂,為獨創性及創新不可或缺之一部分。STEAM的目的,是為使用一種跨學科的方式,向學生介紹課程主題,而非呈現教材於穀倉中:(譯註:silo穀倉,意指在大組織架構下,各自獨立運作的系統或部門,在此是指課程或是教育系統。)以及運用體驗式活動及探究式學習,而非研讀過時的教科書。

    在東京的國際學校,根據許多國家的教育標準,提供一系列的課程給學生,這些國家也包括日本。學生的年齡從學齡前兒童至高中生。包含所有年級的學校,更可能在小學這個年齡層,使STEAM課程成為選修;而在小學之後的學程,使STEAM課程成為必修課。同時,專門針對早期學習者的學校,則不受教育標準的限制,有更多自由將STEAM概念整合至他們的課程中。

    例如,GG國際學校的學生,年齡範圍從0至6歲。校方透過一種全面性的藝術至科學教育,提供體驗式學習。一如該校的計畫主持人Jesus Estrada所解釋,藝術在該校課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STEAM教育向我們展示,藝術是不可或缺的!藝術在課堂中有其內在價值,你無法否認藝術在社會-情緒學習上,以及教育整全孩童的影響力。

    哥倫比亞國際學校坐落於日本的埼玉縣,同時該校是由加拿大安大略省查核的海外私立學校,校方遵循安大略省教育部的課程綱要。該校的經理Tetsuya Morimata表示,該校以多種方式含括STEAM教育,例如,他們的年度科學展覽會,包含4年級至12年級生的參與。關於科展的相關活動,作為跨課程及放學後活動的一部分,學生們從紙製品中,自造出椅子。而學生自造的椅子,根據承載能力、重量、尺寸及創意等標準被評定。今年,該校的10年級科學班,打造了一間溫室模型。Morimata補充,該校自2001年起,已成為1比1的筆記型電腦學校,1比1意指每位學生皆配備筆記型電腦,並且該校致力於將電腦科技整合至每一學科中。

學會適應

    有著高於平均的學生流動率,國際學校認識到,其中一項學生必須學習的最重要技能,便是能適應。透過STEAM專案,學生學習到分析能力、批判性思考、堅忍及彈性。在這個政治上動盪不安之時代,這些技能對正學習成為世界公民的學生而言,是重要的生存技能。

    正如​Aoba-Japan日本國際學校校長Ken Sell所言:「我們採用STEAM教育的原則,作為教學及學習引導學生詢問、對話及批判性思考的原理。」

    當提及STEAM,家長們最多提出詢問的課程主題是寫程式及機器人。兩者對於學生未來的潛在就業、發展成為稱職的數位公民皆很重要,並且學習一種程式語言對學生有益處,類似於學習一種第二外語,包含問題解決能力、分析技能及邏輯思考。而且,兩者可在學生非常年幼時,便使學生接觸。例如,在Poppins主動學習國際學校,他們已看見,年幼如三歲大兒童,可學習寫程式和機器人,當孩童於一個有趣的環境中,接觸這兩者。

    理想上,學校提供創意空間使學生不帶批判地探索及實驗,並且指導老師支持學生的興趣。一些學校整合STEAM教育至每間教室,一些學校繼續使用科學教室,而另一些學校有專用空間。

    日本美國學校(The American School in Japan,ASIJ)主持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創意藝術及設計中心,備有五間設計科技實驗室,一間機器人中心,而在他們的小學圖書館則有一個自造空間。

    現今比過去容易使學生接觸多種職業,隨著更多專業人士,特別是那些來自科學領域的專業人士,樂意透過視訊交談會議,提供時間給學校。例如,日本美國學校的學生,已能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工程師談話,而前述LFIT的學生,已有機會與法國太空人談話。

    接觸該領域的專業人士,為學生的學習體驗提供了意義及關連性。但並非每項STEAM專案或活動,皆須包含STEAM教育所涵蓋的每個項目。然而,使學生離開他們的書桌,讓他們接觸真實世界的問題,於諸多方面激勵著他們,是從教科書上學習永遠無法達成的。

為了將來

    當與一些國際學校的代表談話時,我詢問他們關於STEAM教育的未來趨勢。他們的預測,包括教導更年幼的孩童體驗式科學實驗;整合更多藝術;大數據管理;人工智慧;以及更多強調以專案、軟技能為基礎的學習,而這樣的學習將幫助建立有彈性、創意的思考者。

    在我的經驗中,未來趨勢傾向來自於學校以外的組織,包括自造空間。在自造空間內,孩童有更多自由追求他們的興趣,協助者則不受「考試教學」的拘束。

    一項全球性的議題是,人人皆面對氣候變遷的危機。孩童清楚知道,他們被交付一項似乎是難以克服的難題。為此,他們現在便想要為此做一些事,因為他們明白時間的緊迫性。

    減量、回收及再使用的努力,在校園、學校的花園及氣象站十分普遍,但必須投入更多努力!作為教育者、家長及企業領導人,我們必須仔細聆聽孩童,並且給予他們支持,去參與解決在他們眼前的問題。

    例如,LFIT的學生,建構了一間自主溫室,備有感測器以偵測溫度、濕度;亦配備馬達,為開啟及關閉圍牆,以及為植物澆水。

    位於東京的英國學校的「E-Cool」學生行動主義者,正提醒同儕學生與老師,停止使用單次使用的塑膠,並已從校園中驅逐了自動販賣機。如果這樣的努力,是興趣伴隨著未來就業需求的跡象,那麼,您可期盼並應該要求環境和生態課程。

    身為母親,很難不去想像,自己的孩子長大後,發明一個裝置清淨了大氣;想出治療瘧疾的解藥;或發展出下一代的虛擬實境經驗。與每位父母想要他們的兒子或女兒成為醫生或律師的日子十分相似,重要的是,我們不打折扣。

    STEAM教育其中一項最重要的結果,是我們回到親自動手學習,並且認識到技術工作者的需求。並非每個孩子皆想成為下一個火星太空人,一些想要打造太空船,而我們應該慶祝且擁抱這樣的渴望。

作為一位外籍人士,針對自全球學校體系課程及哲學,提供了獨特的洞察,並且我理解到,不論孩童來自哪個國家或文化,他們皆分享同樣的渴望,在一個包容、興趣導向的環境中學習,而該環境提供他們歸屬感、目的及——我可以這樣說嗎? ——樂趣

分享到社群

This site or product includes IP2Location LITE data available from https://lite.ip2loc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