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創客小聚】如何用自造玩出書本沒教的事!

作者:王姵文

教育是一國之本,如何用活用教育,而不是因教育而僵化學生,更是重中之重。4/11 vMaker第一場在台北的創客小聚邀請到兩位老師,福營國中蔡煜騰老師和康橋國際學校黃信惠老師,為大家介紹如何讓學生避之唯恐不及的課程,變成人人搶破頭的明星課程。這些課程到底有什麼特別呢? 又或者是這些課程我們又有哪些可取之處呢。

打造屬於學生的自造學習環境

「我本身是理化老師,當初會想成為創客老師,是因為在我們學區的小孩大部分學習成就是比較低落的,在教學時就希望利用廢棄材料製作東西來吸引他們的興趣」,蔡煜騰老師點出問題,而學校有取之不盡的答案卡,他就想到可以拿來利用製作成答案卡碎形燈,主要是做成符合科學原理的教具或小玩具。

如果讓學生覺得這不是像要解數學題那樣枯燥乏味,對學生來說就會比較有學習興趣,另外製作的材料如果是使用廢棄物品,也不會增加學生在買教具上的負擔,主要是偏鄉的小孩在經費上的資源比較缺乏,就可以運用學校的廢棄桌椅、廢紙與捲筒在內的回收材料,都是很好利用的東西。

蔡煜騰老師說:「此外,我也告訴學生,學校所在的下新莊雖然到處都是鐵皮屋,好像老舊沒繁華市區的資源,但對Maker來說其實到處是寶,每間鐵皮屋都有老師傅或各種零件資源等你去挖!」他便帶著學生學習重新看待事物,將事物解構,再重新組合,並成為新的有趣的作品。

蔡煜騰老師分享他用自造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圖片來源:MakerPRO)

玩出課本沒教的事!

「對個人而言,受教育最終要的目的是什麼?」黃信惠老師提出這個問題,指出越來越多人認為受教育和未來的工作不一定有關係,並引用愛因思坦的話說:「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

「學習應該以思考為主,技能為輔」黃信惠老師強調,技能只是工具,不是評分標準,另外他不會給學生學習的框框,去限制了學生對事物學習的限制,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自己思考,以及如何自學,如果等到老師教學,那這項技術可能早已落後了,另外現在學習的管道有很多,學生常從網路獲得資訊,如果最後能反饋到網路上是很好的循環。

此外給學生學習的動機也很重要,去制定每段時間要達成目標的時間壓力,學生才會在每個階段像擠牙膏般產出成果,成績壓力是很有效的動機,跟學生講說何時交作品要打分數,學生才會積極去完成,他觀察到學生在社團通常都沒什麼動力,因為社團沒有成績壓力,有時就無法給學生動力。

黃信惠老師分享他對教育的看法(圖片來源:MakerPRO)

小結

蔡煜騰老師和黃信惠老師在校園中實踐Maker實作精神並帶出無窮創意,大家有目共睹,這一夜的現身說法聽到許多他們教學背後的用心,和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希望學生不要限制自己的思維和學習界線。

分享到社群

vMaker編輯部

歡迎各界朋友投稿你的maker故事,不論是個人作品、創客觀點或是創客的經驗分享,我們都十分期待能聽到您的分享。 投稿請至:contact@vmaker.tw

This site or product includes IP2Location LITE data available from https://lite.ip2loc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