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筱君 攝影/林衍億
創業短短 4 年,耐能智慧(Kneron)就開發出高準確率的 3D 人臉識別功能,解決過去使用高解析度圖片、影片、3D 列印模型、蠟像等成功欺騙系統的資安危機,在人工智慧終端運用中,蓄積的發展力道驚人,吸引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Alibaba Entrepreneurs Fund)、中華開發資本國際(CDIB)、高通(Qualcomm)等創投基金的關注,更拿下華碩、騰訊、格力、搜狗等世界知名大廠的訂單,有望成為人工智慧晶片領域的下一隻獨角獸。
走 進 位 於 臺 北 市 內 湖 區 的 耐 能 智慧(Kneron)辦公室,接待櫃檯的螢幕已經清楚秀出訪客的臉孔—這可不是一般監視器,而是一部搭配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晶片的人臉辨識儀,經過這部儀器「刷臉」,可自動記錄員工、訪客的進出,配上語音,更能運用在智能家居、智能安防、車用電子、機器人,以及各種物聯網裝置上,這些都出自於奈能智慧創辦人劉峻誠所率領的美、臺、中團隊之手。
建立「容許犯錯」的公司文化
「這一切其實都是無心插柳!」劉峻誠大學畢業赴美深造,取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子工程博士學位後,順利在當地就業,被多家高科技公司相中延攬擔任產品研發工作,最後選擇落腳高通。他回憶,當初高通曾經非常看好人工智慧走向終端領域的發展,也成立了相關部門,只可惜當時還沒有太多資源和可應用的空間,最後在高層不支持的情況下,他的部門被草草收場,只得接受轉調。
然而,劉峻誠卻不想放棄研發到一半的心血,不想無功而返,於是努力說服好友從三星離職,一起投入人工智慧晶片的開發,用自己上班的一份薪水,勉力支撐生活以及研發所需的費用。他考慮得很實際:「當時不敢衝動離職,至少得保住兩個人都有飯吃,才能有心力進行研發。」他苦笑:「只是在公司做著不感興趣的工作,感覺到自己愈來愈煩躁,頗有壓力要趕快把第一件成品做出來。」2015 年,朋友將他引薦給當時積極發展人工智慧的中國騰訊公司,雙方一拍即合,有了第一個客戶,他心裡一踏實,決心辭職投入創業,成立耐能智慧。
耐能智慧主要為客戶提供終端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應用領域包括智慧家居、智慧手機、智慧安防。創業第一天,劉峻誠就告訴自己,放眼未來國際市場,耐能智慧必須、也肯定要是一家國際公司。因此他火速在第一個月就設立了美國、臺灣、中國的辦公室,三地員工也分別展現了不同國家文化 DNA 三種不同的動能特質。「美國的文化注重創意,研發團隊較具有顛覆性的開發能力,加上強力的品牌行銷能力,能讓我們快速被市場看見;臺灣有很好的半導體供應商,實作基礎非常好,做出來的東西品質穩定有保障;而中國應用市場廣大,而且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團隊常有一些雖然看起來很浮誇、但卻能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銷售手法。」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三地員工不同的工作氛圍和文化。劉峻誠認為,以開放心態去面對每位夥伴是很重要的。和矽谷許多新創公司一樣,像耐能智慧這樣快速崛起的小公司與一般大企業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可以拋開既有框架,大膽嘗試獨特的想法,當然相對也會面臨更多挑戰。「所以公司一直在變,是一個『學習型』的公司,隨著不同成員加入或離開、外在環境影響,團隊特質、市場需求也一直變動。」因此團隊每一份子都很重要,彼此必須靈活、即時地溝通、扶持,保有「正向思考」、「不怕艱難」和「容許犯錯」的公司文化,一起在冒險的路上攜手前行。
換位思考才能看見全局
團隊難免有意見不和、甚至衝突的時刻,劉峻誠總會採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大家「換個位子、換個腦袋」,看看面對同一個問題,會產生什麼不同的想法。他笑說,每次三地主管在策略會議第一天幾乎都以吵架收場,但經過角色扮演之後,大家會比較願意放下成見和既定想法,從多方角度重新思考,進而達成共識;萬一還是爭執不下,「那就是創辦人說了算!」劉峻誠認為做為團隊 Leader,身段固然要柔軟,但在關鍵時刻還是要勇於裁決和承擔,這也正是他能順利帶領公司一路過關斬將、快速成長的重要原因。
在極速發展的過程中,「團隊」、「客戶」和「資金」是成功不可或缺的三要素。「對於新創公司來說,如何找到資金支撐你的理想繼續往下走,一直都是很重要的課題。」他自認非常幸運,在每次面臨週轉危機之際總會出現貴人,協助他解決問題、繼續開發並升級產品。2018 年獲得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 (Horizons Ventures)領投 A1 輪融資,2020 年獲得維港投資、ICONIQ Capital 等創投公司的 A2 輪募資,美、臺、中截然不同的創投文化,也讓他在募資過程中吸納許多寶貴經驗。「美國創投制度完善、法規嚴謹,相對也比較尊重創始團隊,比較不會干涉公司的決策,臺灣相對保守些,要確定公司會賺錢才願意投入,中國則因為資金雄厚,爭取融資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專案的行銷手法,不能只有實質的內涵,還必須有夠吸引人的包裝。」
微小卻光芒熠熠的創新種子
從一個「以家為研究室」的創客起步,劉峻誠看準人工智慧商機,勇於將自身專業變成事業,在美國求學與就職經歷,於他而言,尤其是重要的鼓舞動力。「矽谷當地政府和民間在資訊科技上的資金挹注、人才養成向來前瞻而大膽,所以這裡的創客人人都敢高呼『Dream big !』。」
他認為,臺灣高科技人才濟濟,過去也曾有張忠謀、施振榮、林百里等大老級的人物,引領臺灣創造出PC 領航的輝煌歲月,可惜後來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原 廠 委 託 製 作 代工)、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原廠委託設計與製造)產業模式興起,帶來濃厚的保守思維與安穩生活,讓臺灣創業家們過去勇敢嘗試的精神逐漸流失,也幾乎錯過了網路時代。所幸近年創客文化崛起,許多不甘安於小確幸的創客們,開始慢慢找回上一代最珍貴的冒險精神。他期許,創客們無論在哪一個領域,都不要失去最珍貴的勇敢與創新精神,像一顆顆微小卻各具光芒的種子,必能為臺灣再次打造出另一個輝煌的創新產業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