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力滿點的斜槓夫妻 創作與生活的完美融合
姮惠與國航於「藍藝草礐」工坊內的合影。(照片提供:陳筱姍)
還記得上回介紹過的「藍藝草礐」工坊嗎?這回我們再次探訪核心創辦人林姮惠及她的先生陳國航,兩人提供自宅部份的空間作為「藍藝草礐」工坊的據點。工坊內,牆上掛滿姮惠的烙畫作品,架上展示著工坊夥伴們共同創作的藍染小物,而六人座的大桌上正攤著製作中的包包。在這個家庭與創作合一的空間裡,若能細細端詳,坐下來喝杯咖啡與他們聊聊天,會發現這裡裝滿各式各樣的手作能量等待一展光彩。
展示於架上的「水管染風獅爺吊飾」。(照片提供:陳筱姍)
學習 應該是愉快而長久持續地
姮惠常與南方創客基地合作開辦藍染、環保袋等手作課程,而除了推廣藍染工藝,她還是社區大學的烙畫老師。烙畫,是一種極需耐心與耐力的繪畫方式,一幅至少需要一個月,慢慢地雕上一兩年也是常有的事。
無論作為烙畫還是藍染的老師,姮惠認為在愉快的心情下,學習效果是最好的!因此她的課堂上不會有很多規則,時常和學生們一起實驗、一起討論,用輕鬆的方式傳遞知識與經驗。此外,姮惠不僅作為老師,目前也重拾學生身份進修藝術創作碩士班「上課是很快樂的,時常會在反覆思考後,想通很多以前遇到的事情。」
現場示範烙畫的姮惠。(照片提供:陳筱姍)
烙畫是使用電燒筆在木板上燒出圖文的一種作畫方式。(照片提供:陳筱姍)
一日為基地學員 終身保固!
而基地除了有教授傳統工藝的課程,也有因應時勢去規劃的活動。前陣子,國航參加了基地開辦的「次氯酸製造機工作坊」,在課程中不僅學習技術的原理及應用,還能跟著講師實際操作。國航注意到,現在的年輕講師們都非常樂於分享經驗,無論是製作上,還是原料取得上「現在年輕一代正在打破舊有的藏私觀念,讓許多珍貴的經驗與技術繼續傳承下去。在施與受的過程中,自己也可以學到更多東西」國航認為這是和年輕一代學習很棒的地方。
「資源共享」這個概念,讓每個踏進基地學習的人,擁有同樣的機會去接近各種技術,上一過次課就像擁有「終身保固」,隨時歡迎大家再次回來!
圖左下為「次氯酸製造機」。(照片提供:陳筱姍)
這裡是複合式空間 也是家
在姮惠推廣藍染的過程中,國航是非常重要的幕後好夥伴,總是盡力協助課程材料的準備,解決硬體設備的疑難雜症。兩人時常一起討論生活與工作中的大小事,例如將自家改造成「藍藝草礐」工坊的據點,便是兩人一邊討論、一邊嘗試,一點一滴佈置起來的。這裡是姮惠的畫室、是家人喝咖啡聊天的客廳、是與朋友共同創作的工作室,更是工坊的上課教室。
國航說「一個人的想法、邏輯大概就是固定那個樣子,但是如果你願意接受新的東西,就會產生新的結果。」
未來姮惠與國航的家,不僅持續作為「藍藝草礐」工坊的據點,也可能成為兒子的手沖咖啡店,他們想把藝術、創作、咖啡融合在同一個空間裡,讓來這的每個人像是到朋友家聊天、玩手作、喝咖啡,能夠感到放鬆自在。
若對藍染有興趣歡迎關注「藍藝草礐」的紛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indigodyeingcraft
採訪撰寫:陳筱姍、許元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