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姵文
2021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已於10月14日至16日於台北世貿一館舉辦,其中由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主辦,為亞洲代表性發明獎項、素有發明界諾貝爾獎稱號的「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柏金獎」,疫情衝擊下仍有來自台灣、波蘭、印尼及約旦等4個國家,435 件作品參賽,為提升競賽的專業性與多元性,主辦單位同時洽邀國內專家學者、產業界代表參與評分;共計頒發11面鉑金獎、74面金牌、73面銀牌與95面銅牌,共253件得獎作品。
管線清潔機器人
2021台北國際發明展鉑金獎之一是由正修科大電子系老師張法憲以「管線清潔機器人」榮獲,張法憲表示,智慧型載具開發實驗室長期協助產業界研究開發4D機器人(危險、骯髒、辛苦、無趣)、無人搬運車、自動倉儲與虛實整合訓練技術超過10種,協助第一線工程人員縮短工時、降低誤差與意外事件發生。「管線清潔機器人」經過測試後,清潔能力可達九成九以上,並可在內徑10~14吋等垂直、水平與彎曲管線中行進,大幅提升工程品質與安全性。參與其中的正修科大電子系研究所二年級同學呂亞縉,講述研發過程遇到的問題,因線控管線清潔機器人電纜線長達50公尺,會有電壓降問題,一度令團隊非常困擾,一再改良才克服電壓降,令他覺得很有成就感。
中鼎工程公司建造部副理向川澤說,天然氣管線使用大量對接閥,銲接過程研磨碎屑、銲接噴濺及氧化物、銲渣Flux Core TIG及灰塵,都會殘留管內,傳統吹管技術只能清除大約六成雜物,很多殘渣會堆積在凹陷處形成閥門磨損洩漏,委託正修科大研發的「管線清潔機器人」可穿梭管線清理更有效率。而11月中旬也將把這台獲鉑金獎的機器人運往印度孟加拉灣一處港口實地操作。
其他鉑金獎作品,線上展出成效卓越
鉑金獎得主之一、亞全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素英指出,該公司首次以「消毒殺菌電動三輪車」參加創博會實體展及線上展,即吸引國際大廠與國外政府洽談,展出成效超乎預期。
國軍花蓮總醫院陳穎信醫師則表示,研究成品「基於手勢動作的混合實境評量系統」受頒鉑金獎及參加線上展,獲得更多業者關注及洽談,加速促進成品商品化及量產,未來將持續參展、參賽。
輔英科技大學本次則以性別友善產品「膝關節輔具」獲鉑金獎肯定,創新育成中心組員林憶珊提及,創博會線上展網站建置健全,疫情下商洽皆轉為線上,亦協助南部學校國際曝光,期待透過線上將研究作品商品化及獲得技轉機會。
南台科大11件作品參賽獲二金三銀二銅,表現突出
除了鉑金獎作品外,南台科大11件作品參賽獲二金三銀二銅,獲獎率達六成表現亮眼。南台科大獲金獎作品「光罩之保護膜的全域動態檢測方法及全域動態檢測系統」及「碳奈米點螢光聚合物及其製備方法、碳奈米點螢光纖維」。前者提供光罩保護膜品質和健康偵測,並應用深紫外光微影薄膜製程技術開發與研究,提升晶圓良率並降低光罩維護與製造成本;後者與台南紡織合作設立產學共構技術研發中心開發技術,特點為下游終端可在不同產品上植入不同種類螢光碳奈米點,作為特定產品追蹤標籤,追溯回收紡織業者產品履歷,製造步驟簡易與生物相容性佳,是環境友善材料。
小結
2021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已圓滿結束,並且搭配線上數位展覽,彙整千項數位轉型、太空科技、精準健康、新穎材料、新農業、淨零碳排等最新跨領域技術,透過實體體驗、線上互動來讓參展者及訪客能有最方便、安全、便利的觀展體驗,在疫情衝擊下依然能達到良好的行銷效果,為我國優秀的發明作品帶來更多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