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活動報導】後疫情時代分享會-防疫裝備不可少

作者:林姵妏

2月23日由萬泰集團-銀領科技主辦的後疫情時代說明會,分享身處後疫情階段的我們,即便病毒對人體殺傷力已經下降許多,但防疫物品,如口罩、面罩等已然成為隨身必備物品,勢必要好好認識與了解這些產品。

真的能與病毒共存?

或許是因為確診個案大多是輕症甚至無症狀,也就代表著疫情已趨向流感化,包括美國、英國等許多大國,即使單日確診數仍不斷新增,卻都已宣告進入「與病毒共存」的階段,實施取消確診後自我隔離、放棄防疫檢查、解除室外戴口罩等,政策逐步鬆綁。

而根據台灣一月中的民調顯示,57%受訪者認為可以「跟病毒共存」,表示大多數人已經改變防疫觀念,代表口罩、防護衣、防護面罩、空氣濾網這些防疫產品越來越重要,會是未來三至五年間不可缺少的產品。

疫情不可怕,Maker來幫忙

而防疫產品在全球疫情嚴峻之時,曾面臨供不應求的緊迫情況,世界各國的Maker紛紛投入協助,運用自身專業、創意,共同加入防疫的工作。台灣的Maker自然也不例外,他們自發地用手邊的工具,花錢買材料,小批量做出防疫面罩、口罩減壓帶等物資,並送交醫療現場,為前線人員注入一股力量,希望能夠有效保護醫護人士,這樣子從社群上號召,集結各界力量的支援行動,為嚴峻疫情劃出一道曙光,照亮著辛苦的防疫人員,Maker精神令人動容。

實務分享:台灣各界力量,共同抗疫

去年台灣疫情突然間地升溫,以對應新冠肺炎的開源醫用物資設計為主要目的的台灣開源醫材研究社群 (OSMSTW)便積極地加入支援行動,由創辦人陳加恩與3D列印領域的夥伴共同發起,在網路上尋找到防護面罩的3D列印檔案,便決定試印一、兩個並提供給醫院第一線醫護人員試戴,藉由實際的臨床經驗逐步修正、優化其構造。

後疫情時代,台灣許多社群紛紛自主發起行動,藉由開源軟體開發、設計出3D列印相關檔案,於網路上供大家免費下載,目前有的開源防疫物資,包含:口罩減壓帶、開源呼吸機、防疫面罩等。

這股創客來幫忙的風潮也吹進了校園內,多所國高中的自造教育科技中心響應,以Maker精神結合「創意、實作、應用」與學科知識,聯手防疫,動手DIY自製創意防疫作品。

小結

雖然醫材在法規上必須通過更嚴謹的審核流程,但各界的幫忙已然成為疫情中最美的風景,我們或許無法得知疫情是否會再度升溫,但有許多Maker們依舊願意分享專業知識、熱忱號召社群製作防疫裝備,秉持著讓環境更安全、防疫更有效率的精神,無私分享開源檔案與設計代碼,後疫情時代,其實我們擁有更多力量可以對抗病毒,不分國家、族群,共創防疫新模式。

分享到社群

vMaker編輯部

歡迎各界朋友投稿你的maker故事,不論是個人作品、創客觀點或是創客的經驗分享,我們都十分期待能聽到您的分享。 投稿請至:contact@vmaker.tw

This site or product includes IP2Location LITE data available from https://lite.ip2loc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