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創客專題】扣卡傢俱Cocapair —讓傳統躍升為現代製造技術

文/周玉文 圖片提供/Cocapair

「扣卡傢俱」誕生於創業團隊完成大學畢業專題的過程中,由於它只需透過扣接、卡榫就能組裝並任意搭配多元收納傢俱,不僅擴充產品本身的延展性,更能免除零碎五金配件的麻煩,以單純又簡約的方式達成永續環保的循環經濟願景。

「扣卡傢俱」 Cocapair團隊負責人康竣傑從大學畢業專題出發,研發出可調整的「成長傢俱」。

民眾對於Cocapair團隊研發的卡榫充滿好奇。

在設計界,「蘋果(Apple)滑鼠之父」大衛.凱利(David Kelley)幾乎就像是神一般的存在。他每每談及設計思考,總是強調三要素:洞見、觀察與同理心。第三點尤為關鍵,因為「理解消費者在意的痛點」才是精髓。

就舉尋常的家用收納櫃為例。這種產品可說是成熟市場,形態、色彩、材質、空間這四大形式要素都有主流規格。若想加入設計元素,多半是在空間限制的前提下設法往上墊高、往左右拓寬,擴充實用性。有多少設計師會想到,收納櫃不必然只能一直當收納櫃,要是化身為可依兒童成長狀況而調整的「成長傢俱」會如何?

這是Cocapair團隊歷經5回產品研發後確立的未來方向。「成長傢俱第一項最好用、最容易進入的產品就是桌子。」團隊負責人康竣傑說,「所以我們會從這一步出發,再拓展出更多相應的需求。」

一張基本款成長書桌標榜的重點是,提供充足的彈性與安全性,讓孩童從可以3歲使用到成人。以前者來說,桌面3-7段、椅面3-4段的高度調整是標準規格;以後者來說,主要訴求則是桌緣磨成大圓弧、無毒材質等。

跨功能的延展性 涉入多元市場

這是「一人份」的設計,萬一家中有2-3名孩童,那就得再添購1-2套,別說又是一筆預算,光是空間就讓父母傷神。Cocapair在改良產品的過程中預見這一幕,於是把跨功能的延展性納入考量。也就是從這一步起,團隊成員發現,他們的產品市場潛力很大。

先試想一組開放式的收納櫃,高120公分,由4片30公分x50公分的長方形木板、4支30公分、4支50公分的橫桿組合而成。為了讓使用者根據需求調整層高,每片長方形木板內側隔15公分挖一道淺溝,以便拆、裝橫桿。

Cocapair團隊最初的設計是,整座收納櫃的骨架全由30公分的立桿、30公分及50公分的橫桿搭建而成,所有連結處都以可拆卸的卡榫銜接。置物橫板的四角順著卡榫外形切割出可以接合的形狀,然後平放在骨架上即可。

當使用者需要調整層高時,可以徒手旋開立桿底部以螺帽鎖緊的活動式底座,再接上所需數量的立桿。如此一來,雖然Cocapair提供的套裝組件都是固定數量,但使用者可以加購所需組件,隨意擴充。

桌高、桌面隨著孩童成長而變大

但是,這組收納櫃是怎樣化身為兒童書桌?康竣傑解釋,孩童長大,不僅桌高必須隨之調整,桌面需求也會跟著變大。Cocapair正在研發的方向就是,利用他們申請的榫接專利,讓用戶可以自行擴充,使其使用面積變大。

舉例來說,如果是年紀相近的學齡前幼童,「一起玩」是成長日常,家長可以在同樣高度的前提下向前後或是左右加裝橫板,讓桌面變大。如果是年齡差了好幾歲,無法玩在一起,甚至各有家庭作業要完成,加裝橫板的考量就可以改成一個向前或向右,另一個則是向後或向左,拉開空間不會互相干擾。

「扣卡傢俱」可隨使用者需求,延展和調整。

不僅如此,由於整套骨架都可以活動拆卸,加上組件理論上可以無限加裝、無限延展,Cocapair甚至想要更進一步把它做成床架。康竣傑坦承,這野心是有點大,畢竟床架和書桌不同,承重能耐和穩固性更重要,因此他們也在實驗各種更適用的榫接材質,以期終有一天可以做出安全性無虞的產品。

從活動式收納櫃到成長書桌與床架,康竣傑已經幫Cocapair畫出一張未來的商業模式發展圖。這一切只發生在短短2年間。

變化70種造型 滿足多元需求

2020年暑假,即將升大四的康竣傑和其他3名同學幾乎每天都泡在一起,討論他們要為畢業成果展做出什麼作品。「我們不想和多數同學一樣走叛逆、顛覆路線表達理念,而是更想要實用性的創新。」他回憶,「我們都很關注環保,所以花了3、4個月辯論,圍繞著這個主軸出發的話,什麼樣的產品符合實用性的創新。」

他們想到,畢業後便將邁入自力租屋的人生。社會新鮮人沒有深口袋,首選雅房或套房,所以傢俱一定不能大而無當,最好可以一物多用,於是活動式收納櫃就成為他們一致贊成的共識。

「我們想仿效樂高(Lego)積木的概念:消費者看到印在包裝上的成品,如果喜歡就會想買回去,自己組合出一樣的成果。」康竣傑解釋,「我們的概念也差不多,這套組件可以讓消費者搭出3種基本款,但是我們試過,如果所有的配件都派上用場,大概可以組合出70種造型。」

70種造型,憑添隨興創造的揮灑空間,憑藉的是幾十回試錯過程累積而成的經驗值。一開始,Cocapair採用容易客製化、便於拆卸與安裝的角鋼,但太硬、太重又太金屬感,放在家中有強烈違和感,他們試了幾次後決定另尋具備同樣優點,卻沒有同樣缺點的材質。

他們第一步是改良卡榫,所以開始發想各種可能的卡榫結構跟可應用的材質,接著就動手實驗做出每一種草模。他們實驗約20多次試錯機制,期間採用過紙板、ABS板、壓克力板、PVC水管、密集版等材料輔助,然後才把最終結構透過3D列印打樣出原型。就連打樣的模型也調整10來次才定案。

全力改良卡榫 取得發明專利

資料來源: Cocapair/製圖:張榮州

事後康竣傑回想,這個階段可說是整個創作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因為不借助任何工具,單單透過扣接、卡住就能組裝並任意搭配收納櫃的團隊不在少數,他們想要勝出得取決於最合用的榫接。

康竣傑強調:「我們真的花了很多時間在思考並嘗試各種形狀、材質和接法。最終我們利用精密的3D儀器做出來的榫接還在2021年申請到一個發明專利。」這道優勢也讓Cocapair在同年參加勞動部第三屆百萬創客擂台,一舉拿下亞軍。

Cocapair成立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至今也還在與不斷變種的病毒賽跑,因此康竣傑並不急於將創作理念變現,反倒是期望在2022年的國際社會創業家培訓競賽(BeChangeMaker,BCM)中獲獎得到肯定,當作進軍海外市場的跳板。一支團隊成軍僅2年就勇於站上國際舞台,帶給創客們的實質啟示是:

設計不只是前衛漂亮就好,還要能創造良好使用經驗。這句話出自已故蘋果創辦人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一語道破設計師的使命應該是滿足消費者感受強烈但無法清楚陳述的需求。Cocapair不僅突破一體成形傢俱的瓶頸,還在摸索過程中發現跨功能的延展性,更能解決消費者的痛點。

環保、永續應是生活日常,而非刻意宣傳「100%零浪費」,以便討好消費者的潮商品。實際上,正如紀錄片《塑料成癮(Addicted to Plastic)》揭示的真相,想要做到零浪費,幾乎不可能,減少或降低浪費程度卻是人人可以做到。Cocapair抱持寬容心態開發出盡可能低比率塑料的永續傢俱,跳脫新創企業偶爾會被執念綁架,難以成事的困境,在創新發明中走出一片天。

環境教育是我們小時候就一直被灌輸的觀念,可以說已經融入我們日常思考的一部分,而不是要特地去反省、激發的意識。

~康竣傑,扣卡傢俱 Cocapair負責人

分享到社群

vMaker編輯部

歡迎各界朋友投稿你的maker故事,不論是個人作品、創客觀點或是創客的經驗分享,我們都十分期待能聽到您的分享。 投稿請至:contact@vmaker.tw

This site or product includes IP2Location LITE data available from https://lite.ip2loc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