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創客新聞】登山也需要科技,無人機協助山難救災!

作者:謝涵如

 

台灣是個多山的島嶼,台灣人愛山、親山,登山始終是項極受歡迎的國民運動,近年來又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更加蓬勃。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山友」加入,山難數字也隨之攀升,據台灣消防署統計,國內的山域事故救援數2019年為207件、到了2020年暴增為454件,死亡人數也從同年的27人,暴增為41人。

山區定位困難,地形氣候皆難掌控,為營救受困者,經常需耗費鉅資,甚至賠上救難人員寶貴的性命。好消息是,隨著科技發展,今後無人機或將投入危險的高山救難工作,以更低風險低成本的方式,輔助救難人員拯救更多生命。

可食用機翼?無人機化身救援物資

無人機輕巧靈活的特性雖然能輕鬆跨越高山峽谷等地理障礙,但也正受限於此,載運量始終難以提升,也較難負荷載運緊急物資等工作。
針對此一問題,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於近日提出全新的解決思路——若增加負重力太困難,不如試著讓無人機本體直接成為「物資」!

科學家們設計出了一款「可食用」的無人機,以米發泡製成的米香壓縮成餅,取代常見的發泡聚丙烯,作為機翼的材料。
米香餅切割成六角形後經明膠黏合,組成寬約7公分的機翼,再覆蓋上輕薄的塑膠材料,避免受潮,兩片機翼吃起來像餅乾,可以提供相當於一份早餐的熱量。

而除了食物,該無人機還可額外裝載80公克的飲水,且並不影響飛行速度,經過測試,該無人機飛行的速度可達每秒10公尺,可提供關鍵的食物與飲水給需要的人,協助受困者撐過等待救援的時間。

 

可食用無人機能為提供緊急食物及飲水,延長救援時間。(圖片來源

一鍵求救!無人機智聯網助攻救援

山域事故救援分秒必爭,往往僅毫釐之差就會釀成憾事,然而偏偏山區通訊不穩定,求救困難,經常接獲通報時已經錯過黃金救援時間。

桃市府青年事務局新明青創基地輔導新創團隊「布拉特斯布曼」,針對最常見的山難型態「山區迷路」情況,結合無人機研發發出「救命登山證系統」,讓不慎迷路的民眾即便在無收訊之處也能一鍵求助。

過去的山難救援多以直升機進行偵查與搜索,但直升機視野狹窄,行動也不夠靈活,且山區環境複雜,除了耗時費日,稍有不慎就可能威脅救難人員的人身安全。「布拉特斯布曼」所研發的系統以體積小、行動靈活的無人機取代直升機負責搜索行動,同時搭載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系統,連結智慧登山證上的求救按鈕連結,及時偵查迷路或受傷的民眾,並通過打點定位將資訊回傳給直升機。

團隊創辦人暨技術長劉俊佑表示,無人機被動式訊號發射器會啟動偵測登山證,即便登山者受傷、迷路、手機沒電,只要按下登山證按鈕,就會立即發出救援訊號。而假如登山者昏迷重傷,無法按下按鈕求救,無人機也會固定飛越偵查,鎖定登山證位置,一旦發現登山者停留原地時間太久,同樣會發送訊號到地面站,以利人員瞭解或救援。

「救命登山證系統」相比起傳統無頭蒼蠅般大範圍尋找的救援模式,不僅省下大量成本,也讓救援速度更快,行動更精準,團隊表示,未來團隊將持續推廣「救命登山證」,打造最安全的登山環境。

小結

優美的高山風景是台灣重要的觀光資源,行政院近年推動「向山致敬」政策,鼓勵民眾走入山林的同時,對於山難也相當重視,內政部更為強化山域事故救援量能編列預算,為消防單位採購無人機等救難設備,期盼借助科技的力量降低山域事故發生。相信經由政府與民間團隊的合作,未來山區救援系統越來越完善,也能讓更多人無後顧之憂的背起行囊,認識台灣山林的美麗。

分享到社群

vMaker編輯部

歡迎各界朋友投稿你的maker故事,不論是個人作品、創客觀點或是創客的經驗分享,我們都十分期待能聽到您的分享。 投稿請至:contact@vmaker.tw

This site or product includes IP2Location LITE data available from https://lite.ip2loc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