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姵文
隨著禁售燃油車政策帶動電動車使用人口成長,全球電動車市場需求都將飆升。禁售燃油車可減少消耗化石燃料,更有人將電動車視為達到運輸系統「零碳排」的手段。轉用電動車是全球能源轉型重要的一環,但換開電動車,就等於環保減碳嗎?
電動車等於環保?
1.電動車製造電的來源
電動車在移動時固然減少空污與碳排,但實際上有多環保也要視製造地點而定,因汽車的製造過程需要用電,製造地的電力結構為何,便會決定生產電動車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若產地的再生能源占比高,碳排自然少,反之若燃煤電力占比高,碳排則大幅提高。另外,電動車的使用地也是關鍵,因為充電的發電來源,也將影響車的實際排碳量,若使用化石燃料所發的電力,僅僅是將碳排與污染的地點轉移到發電處。
2.電動車的耗油量
電動車輛需透過發電廠產生的能源來運作,網路有言論指出「電動車消耗的能源比燃油車多」。真的是這樣嗎?
以台灣的狀況,考慮能源與電動車效能轉換率發現,一公升的汽油,可讓電動機車平均行駛約88公里,最高可行駛114公里;而新型燃油機車最高約為57公里。
也就是說,即使在寬鬆的比較基準中,一公升汽油的能量,就能讓電動機車多行駛30公里,相當於從台北火車站至基隆火車站的距離,可見電動車的能源轉換率比燃油車表現更優異。
3.電動車的電池汙染
電池是否造成污染,的確是近期對電動車輛的關注焦點。早在2017年,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就建立Global Battery Alliance(全球電池聯盟)平台,由70個組織共同合作,降低鋰電池生產的碳足跡;並預計在2030年前,打造一個永續的電池供應鏈。
例如,美國計畫在2030年前製造不含鈷、鎳的鋰離子電池,並部署更多大規模能源儲存設施;加上各國發展新一代的電池技術,如南韓的高鎳化電池、日本的全樹脂電池、中國大陸無稀有貴金屬等其他材料的電池。
傳統汽車大廠福斯汽車也透過「濕法冶金」(hydrometallurgy)分離可用元素,目前已可把回收廢電池中70%的原料,重複應用於新電池中,期待能達成90%以上的回收率。
世界各國都在加強廢電池的回收計劃,通常是在電池實際容量降到原來的80%後,把淘汰下來的電池用在通信基站或儲能設備;之後還可再分解電池,取出稀有貴金屬循環後重製,讓廢棄的電池被再次使用。
小結
國際能源總署IEA在2020年電動車輛展望報告中,肯定電動車輛是減少人口稠密地區空氣污染的關鍵技術,更有助實現能源多樣化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目標。目前為止,已有17個國家宣布2050年將實現100%零排放的車輛目標,台灣絕無置身事外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