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環保材料專題】塑膠回收重塑再利用,功能用途多!

作者:王姵文

 

塑膠因為容易量產、應用性高、價格便宜,就商業性的考量,有它的不可取代性,但大量的丟棄已造成環境負擔。塑膠以循環模式翻轉過去線性的「原本原料→生產→消費使用→丟棄」模式,加入回收再製的關鍵角色,讓原本丟棄的廢棄物,找到新生的管道,轉廢為用,形成一個回收再利用的循環機制。

塑膠回收再生用途

機械回收

機械回收是將單一塑膠種類挑選出來及製成再生塑膠粒的技術,此法已廣泛應用,並生產多種塑膠製品,例如2014年世足賽中,C羅等A咖球星身上穿的,都是台灣廠商由寶特瓶再製而成的環保球衣。但最大的問題就是再生塑膠粒的品質,通常會略微劣化,無法跟原塑膠粒相當,所以才需要藉由改質或混摻其他塑膠等方式,去提升塑膠粒的加工性質,否則通常無法再用於原有的用途。

燃燒發電

很多人以為所有塑膠製品丟進回收桶就代表有回收,但現況是除了少數大宗塑膠外(如寶特瓶PET),其餘塑膠因為種類雜、量少,要分選出來再利用,其實達不到可以獲利的經濟規模,所以多半直接以燃燒發電處理。雖然這種作法很多人會覺得何必認真做回收,但跟任意棄置造成污染、占空間堆置等方式相較,可以算是尚未有更好做法前,過渡階段一種務實處理混雜塑膠的方法。

台灣現況

 1.日月光集團則成立「循環資源再生中心」

日月光集團則成立「循環資源再生中心」,集中各廠區產出的廢塑膠,依其材質特性、型態,分為細項再利用,將打包膜、打包帶、塑膠袋、氣泡袋、捲盤、膠捲等,製出垃圾袋、電風扇、盆栽等,去年廢塑膠資源化4,300公噸,資源化比例達68%。

日月光資深部經理凃秀妹說:『其實所有的材質混合起來,它沒有辦法有效地去做一個設計跟它的材質的運用,可能混和起來它就只能做一些燃料的燃燒。如果我們從前頭端,軟質的塑膠,我們把它做軟質,它就可以做垃圾袋,硬質的塑膠,我們就把硬質的塑膠粒,就可以再做一些容器的使用』

環保署希望透過推動回收再利用創新技術,將資源化比例由65%提升至75%,降低焚化比例,促進產業推動循環再生。

2.塑膠再生工作室 再生出各種生活用品

「不垃圾場」是一家位於宜蘭頭城的塑膠再生研究工作室,由楊蕙菱、張楷翊兩人共同創辦而成。從 2018 年開始,兩人回歸物盡其用的概念,不斷的再尋找塑膠這項材質的另一種可能性,以及用再生技術延續塑膠廢棄物的使用壽命,同時藉由舉辦塑膠再生工作坊的體驗活動,向民眾傳達環境保護知識,以及塑膠媒材更多的使用方式,來改變大眾對於塑膠這個材質的想像與價值。

常見的 PP 聚丙烯、PE 聚乙烯、PS 聚苯乙烯的塑膠是比較容易被再生的塑膠材質,而 PET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VC 聚氯乙烯、ABS 工程塑膠則為比較難處理的種類,張楷翊說。不垃圾場工作室平時除了研究塑膠材質外,也會研發各種再生機台、塑膠再生的模具,以及收集各種塑膠廢棄物、塑膠袋等塑膠相關製品,將其再生成一些生活物件,像是各種形狀的容器、裝飾品、家具、生活用品等。

小結

塑膠再塑讓原本丟棄的廢棄物,找到新生的管道,轉廢為用,形成一個回收再利用的循環機制。因此,在關注「減塑」議題外,也千萬別忽略「再塑」所扮演的減碳角色!

 

 

分享到社群

vMaker編輯部

歡迎各界朋友投稿你的maker故事,不論是個人作品、創客觀點或是創客的經驗分享,我們都十分期待能聽到您的分享。 投稿請至:contact@vmaker.tw

This site or product includes IP2Location LITE data available from https://lite.ip2loc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