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涵如
台灣地狹人稠,交通安全始終是困擾社會的嚴重議題,而曾登上外媒版面的「行人地獄」稱號,更是讓台灣在國際間的聲譽蒙上一層陰影,澳洲、加拿大、日本以及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都曾特別針對台灣的交通情況提出旅遊示警和僑民安全指南。
不僅交通事故率高居全球前幾名,今年十月以來接連爆出多起駭人聽聞的重大交通事故,引起輿論譁然,改善交通已成首要之務,單純範增訂尚且不足,近年來政府將希望寄託於「科技執法系統」,希望透過科技有效警惕心存僥倖的違規者,降低事故發生機率。
究竟這些科技執法系統實行成效如何,對交通有無幫助,或反而造成日常生活上的困擾呢?
導入「停車再開」科技執法 嘉市盼解決交通通點
何謂「科技執法」?簡而言之,現行的科技執法,是指用以替代人類警力站崗的一種科技違規偵測工具。
一般會利用掃描雷射、無線電波或高解析度監視錄影系統等方式偵測違規行為,傳送資訊給相關執法單位後,再搭配AI車牌辨識系統進行舉證告發,藉此減少臨檢風險和執法成本,提高執法效率、更有效維護行車安全。
科技執法的類型,除了人們已經相當熟悉的區間測速外,還有違規停車、高速公路及高架道路違規、路口多功能執法等等,嘉義市更是即將在下個月啟用全台首座針對「汽機車不依規定停車再開」違規取締的科技執法。
該系統位於國華街與崇文街口,有別於一般拍照取證,採動態錄影取締,並經人工判別,希望用路人確實「停車再開」,意即機車騎士雙腳落地、汽機車煞車燈亮燈,或者在停止線前汽機車需完全停止再行駛。
據統計,國華街與崇文街口事故頻仍,僅近四年便多達41起,分析肇事原因,多達40件都是「未依規定停車再開(未依規定讓車)」所致。
為此,市府歷年來陸續增加交通桿、反射鏡、黃網線及延伸路口紅線等,但成效微乎其微,如今希望能透過科技執法警惕用路人,避免再有憾事發生。
積極應對大型車事故 竹市啟用「車種偵測」科技執法
由於駕駛不易、視線死角多及疲勞駕駛等原因,大型車的事故率始終居高不下,且往往非死即傷,後果相當嚴重。10月新竹接連發生三起大型車事故,包括25日新店混凝土車翻車意外、26日國3通霄大貨車追撞、27日西濱新竹段「3大車」連環撞等等,讓大型車輛的行車安全議題再度浮上檯面。
新竹市警方表示,今年已於公道五路三段與溪埔路口、經國路二段與中正路口等2處,增設「砂石車禁行車種偵測」科技執法項目,並於11月1日起開始執法,藉此提醒砂石車駕駛人注意,若無通行證,切勿行駛管制路段,確保用路人安全。
新竹市道路安全科技執法行之有年,已經陸續在市內10處車流量大的路口建置設備,且實際應用觀察後,車禍事故件數有顯著減少,期望此次新增車種偵測科技執法也能有效減少大型車事故發生。
「量角器」科技執法惹議 彰縣警局暫緩機車過彎取締計畫
科技執法固然方便,但也並非全無爭議,彰化縣警局日前宣布在事故頻傳的139縣道建置兩處科技執法點,原先預計於本月15日起,針對機車過彎時的危險駕駛行為進行拍照,再由員警判斷及開罰,不料卻引發民眾反彈。
彰化縣警局交通隊指出,該套系統會針對經過彎道的機車來做判讀,如果機車後車輪與地面夾角低於60度,系統會照相存檔,回傳到後端後,由員警逐一進行分析判讀。
若騎士過彎有蹺腳、抬腳及身體異常傾斜等危險駕駛的行為,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3條危險駕駛開罰。
然而相關交通法規僅規定危險駕駛,並未明確規範不得壓車過彎,遑論過彎時機車的傾斜角度,且機車過彎時勢必伴隨一定程度車身傾斜,警方用科技執法來抓過彎壓車的作法引發民眾疑慮,目前彰化縣警局已於11月4日宣布該科技執法即日起暫緩實施,只宣導4天便宣告流產。
小結
科技執法雖然能減輕警力負擔,達到警惕用路人的作用,然而交通事故違規並非非黑即白,有時必須綜合考量現場情況進行判定,因此科技執法作為輔助用途固然能降低事故率,但仍應綜合考量、判斷後再進行處罰,方不至於過度干擾民眾生活,反而引來反彈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