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AI法官專題】AI法官投入實務,看各國應用實例!

作者:王姵文

 

為了提升結案效率,台灣司法院在去年開始委請中華電信研發「AI 技術運用於司法院內量刑及裁判書生成」TMT5 語言模型架構,輸入大量起訴與判決資料供神經網路學習,經過長時間訓練調整及多位法官反覆驗證後,宣告研發成功。

AI 寫判決系統原本預計今年9月開始上線,但因為外界對此系統有諸多疑慮,最後決定暫緩推行。除了台灣,也有其他國家開始利用AI來處理法律案件,來看AI投入司法界實務後的運用。

愛沙尼亞讓機器人當法官

愛沙尼亞只有約 140 萬的國民,但卻是個數位化很成功的國家,他們能夠線上投票、擁有數位身分證,且 95% 的公民都透過網路報稅,愛沙尼亞甚至從國小開始推行程式教育。

愛沙尼亞政府部門在數位化風潮下,最先於 2017 年部署 AI 機器人為民眾服務;2019 年,年僅 28 歲的愛沙尼亞首席資訊長維斯伯格(Ott Velsberg),這位新官上任後,計劃把 AI 技術更深入地匯流進政府機關,其中包含法院判決。

也就是說,這個國家要建立一個 AI 為主體的機器人法官,等到它通過培訓,就會負責主持、審理少於7,000 歐元(約新台幣 245,000 元 )的案件,AI 法官的裁決具有其法律約束力,如果訴訟雙方不滿意判決結果,還可持續向人類法官上訴。

愛沙尼亞會將 AI 法官的想法付諸現實,主要是希望透過 AI 法官協助司法系統,消化積存已久的大量案件,讓人類法官可以有更多時間處理更大型、棘手的訴訟案。

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恩斯特隆(David Engstrom)除了看好 AI 法官提供一致性的判決,減少法律爭議,不過他也提醒世人注意「自動化偏誤」(automation bias)的問題。「自動化偏誤」為隨著人們過度依賴自動化系統,可能導致錯誤的自動化訊息取代真正正確的決策。

目前這項計畫在初期開發階段,到時會先以大量法律資料訓練 AI 法官,再將它作出的判決交由人類法官與律師,對此提供反饋與修正。儘管其他國家也有將 AI 運用到法律的經驗,不過大多是讓 AI 協助判決,裁決權還是在人類法官身上,所以像愛沙尼亞這般,讓 AI 法官擁有決策權堪稱全球首例。

巴西法官利用AI撰寫裁決出包遭調查

巴西當局在今(2023)年11月證實正在調查一名聯邦法官,這名法官利用人工智慧(AI)撰寫裁決時出了錯,成為巴西第一起這類案例。

法新社報導,負責監督巴西法院的國家司法委員會(National Justice Council)要求法官羅德里格斯(Jefferson Rodrigues)解釋他何以會公布一份由線上人工智慧工具ChatGPT生成、內容充滿法律謬誤的裁決。

根據法新社看過的案件紀錄,巴西北部阿克里州(Acre)法官羅德里格斯在裁決中納入了先前法庭案件和司法前例中的不正確細節,錯誤地將過去的裁決歸因於巴西高等法院(Superior Court of Justice)。

羅德里格斯在呈交給國家司法委員會的文件中表示,這份裁決是由「值得信賴的顧問」透過人工智慧的幫助所撰寫。羅德里格斯稱這個情況只是「單純的錯誤」,接著怪罪「法官的工作負擔過重」。

國家司法委員會表示,「我們認為這是(巴西國內)第一起這類案例」,並給予羅德里格斯15天時間提出進一步說明。國家司法委員會說,依賴人工智慧的法官愈來愈多。巴西目前沒有監管這類使用的法律。

小結

 讓AI投入司法界的實務工作,原來美意是希望借助AI的力量消化大量的案件,使人類法官有更多時間和心力處理更複雜且重大的案件,但若運用方法不當或是沒有重複審核,反而會給司法界帶來更大的問題。

 

 

分享到社群

vMaker編輯部

歡迎各界朋友投稿你的maker故事,不論是個人作品、創客觀點或是創客的經驗分享,我們都十分期待能聽到您的分享。 投稿請至:contact@vmaker.tw

This site or product includes IP2Location LITE data available from https://lite.ip2loc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