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姵文
近來新聞報導藝人包小柏以AI技術重建已逝女兒聲音,來獲得一個減輕內心痛苦的工具,舒緩思念已逝親人的精神壓力。近年因為科技的進步,利用科技打造出虛擬世界的案例已不少見,逼真的程度也容易讓人模糊現實和虛擬世界的分界。
VR技術幫心碎母親與因病逝世的7歲女兒相見
2020年時韓國MBC的紀錄片「I Met You」,述說利用VR技術,幫心碎母親與因病逝世的7歲女兒「再次相見」故事,
張智成原本是一位擁有四個孩子的母親,不幸的是,2016年她其中一名女兒乃妍患上了白血病而離世,當時只有7歲。張媽媽一直無法忘懷已經離世的女兒,為了達成這位母親的願望,節目組找到了韓國的VR公司VIV Studio,希望能根據乃妍的資料構建出一個虛擬VR人物。
技術人員開始了對張智成家人的採訪,並從她手機中的照片和視訊提取出乃妍的表情、肢體動作數據,再透過類似體型的小孩子來進行建模,以盡可能地還原出乃妍生前的樣貌。
同時,VIV Studio還引入了AI語音合成技術,讓這個虛擬人物能夠發出和乃妍一樣的聲音,讓張媽媽可以和乃妍展開簡單的對話。他們還把她之前最喜歡穿的衣物和最喜歡去的公園也進行了還原,這樣就能藉助觸感手套,伸手拿起物品和她互動。
歷經八個月的時間,VIV Studio完成了這項工作,最終張媽媽在MBC的工作室內戴上了VR頭盔和触感手套,成功在虛擬世界中和乃妍再次見面。
AI 複製亡者真身,哀悼科技如何陪伴生者?
今年1月,據《Vox》報導, Replika、HereAfter AI、StoryFile 和 Seance AI 等矽谷新創公司,提供陪伴用戶捱過喪親之痛的科技服務,被稱為哀悼科技(grief tech)。從功能最基本的 Replika 開始,該 App 能模擬使用者要求的特定身份,好讓系統自動早晚傳訊問候、陪你閒聊,讓用戶有著對方只不過是在遠方關注、守護自己的陪伴感。
而 HereAfter AI 則能進一步產生音檔,該 App 能仿造特定人士的聲音、言談模式,並生成出一個能夠回覆對談的音檔。當用戶聽到時,就好像已逝親人還在與自己講電話。StoryFile 甚至做出互動式影片,讓用戶能從螢幕裡看見栩栩如生,能照對話反應眨眼、做基本肢體動作的逝者。
大部分的哀悼科技服務,多以訂閱制為盈利基礎,服務價格從每月幾美元到每年數百美元不等,StoryFile 更提供一次性買斷的影音產品,以 499 美元的價格提供用戶瀏覽已故親人解析度更高、時間更長的影片。用戶多半能從這類影片內容,與過世親人重溫彼此相處的某個時期,甚至是回憶童年往事。
面對該類產品,市場第一個自然浮現的問題便是:複製亡者、以此賺錢,是否合乎道德。牛津大學 Saïd 商學院的資深研究員 Alex Connock 認為,只要被複製的對方,是知情且同意的,應不會有太多問題。
尤其是目前 HereAfter AI 以及 StoryFile 所推出的服務,並非只是餵給模型幾支死者生前留下的臉書影片或是貼文、對話紀錄就能完整複製死者的個性與身影。《紐約時報》指出,這類產品多需歷經生前數小時的採訪、個性調查問卷以及攝錄影,才能支撐 AI 模型完成訓練,做出一個高仿真的死者。換句話說,死者需在生前完成一系列準備,才有辦法真的在死後被保存,不太有侵權問題。
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研究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的副院長 David Spiegel 認為, StoryFile 和 HereAfter AI 等服務短期來看,確實有助於舒緩喪親的悲痛,但長期是否有其他負面影響,還不能下定論。
小結
利用科技還原已逝親人的影像或聲音,主要還是希望能撫慰人們思念親人的痛苦,認清這些東西都只是他們身後留下的殘影,唯有能鼓起氣勇面對親人早已離開後的現實世界,才有可能真正走出喪親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