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創客新聞】新科技協助蓋房子,解決缺工和縮短建造時間!

作者:謝涵如

 

隨著越來越多國家進入高齡化社會,勞動力人口減少導致的缺工問題儼然已成為世界趨勢,其中又以勞動力需求極高的建築行業首當其衝,各國為因應此一問題,紛紛調漲薪資,降低簽證要求以吸納海外人才,使得過去社會上被視為重要補充性勞動力的外籍移工,也因「搶工」情況日益激烈而難以填補勞動缺口。

根據顧問公司根據顧問公司Korn Ferry報告預估,到2030年時,全球將面臨超過8500萬的勞動力缺口,如此龐大的數字究竟該如何補足,AI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或許有望改善。

美國建築產業以AI應對勞動力短缺

美國的建築產業由於從業人員高齡化、工作性質危險等原因,即將面臨嚴峻的勞動力短缺問題,為此當地建商Suffolk積極投入研發,與科技新創公司NewMetrix合作,希望以AI解決產業安全問題。

兩間公司通力研發的該AI模型,輸入了Suffolk過往在工地上由管理者及執行團隊收集、紀錄到的各種可能構成風險的行為,如員工未依規定穿戴防護設備等,結合過往事故經驗,預測並評估新工地的潛在風險。

此外,透過該AI模型亦發現有效降低事故發生率的方法——在所有工人的總工時達 150 小時的時候安排一次安全分析與觀察。Suffolk根據這一發現調整工地安全的 KPI,聚焦於進行安全觀察的時機與次數,改變過後事故發生率果然大幅降低,成效顯著。

而另外一間美國新創公司BotBuilt除了關注人力短缺的議題外,也致力於消弭高房價,希望能藉由科技打造人人都能負擔得起的房屋,而降低建造房屋所需的人力可一石二鳥,解決兩大痛點。

BotBuilt研發出一個能將建築計畫轉換成指令的機器人,可執行建造房屋框架結構的工作,如組裝牆壁、屋頂和地板桁架等,每小時的作業成本只需 1 美元,只要改變程式,便可建造出不同的建築結構,加快房屋建造速度的同時,還能降低成本,可謂缺工時代的救星。

美國建商Suffolk利用AI確保工人安全。(圖片來源

逢甲大學團隊打造營造機器人取代人力

台灣的建築產業也面臨著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而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推出的TACO BIM機器人找出了解決方案,作為台灣首台「現場施工機器人」,旨在取代工人執行高危險的營建粉刷工作。

該項目獲得了科技部110年第二梯次的科研成果創業-萌芽計畫肯定,團隊運用機器人技術,結合建築資訊模型與建造工藝,以智能化控制系統,提升機器人對環境適應性,以適應複雜的建造任務。

營建機器人以自製的智能粉刷工具頭,搭配機械手臂與工地自走車進行粉刷作業,且可透過平板裝置和圖像化介面操控,簡單好上手,大幅降低機器人操作難度,預計未來引入工地現場,節省人力的同時也增進工人安全。

逢甲大學研發出台灣首台「現場施工機器人」(圖片來源

小結

面對人力資源日益緊繃的大環境,該如何維持社會正常運作已成為全人類共同面對的難題。危險又辛苦的建築行業如果能透過科技協助減輕人力負擔、降低成本,無論對於從業人員或有意購屋的消費者來說無疑都是一大福音。

分享到社群

vMaker編輯部

歡迎各界朋友投稿你的maker故事,不論是個人作品、創客觀點或是創客的經驗分享,我們都十分期待能聽到您的分享。 投稿請至:contact@vmaker.tw

This site or product includes IP2Location LITE data available from https://lite.ip2loc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