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煥鵬 攝影/盧大中 圖片提供/徐小玲
咖啡師與社工師跨域結合所共同創辦的「咖啡有的」,是一家以社會企業為基礎的咖啡館。咖啡師利用自家烘焙的咖啡豆,沖煮出醇厚的好咖啡;社工師則透過咖啡為媒介的推廣平臺,翻轉社工專業的既定路徑和框架。藉由專業工作者的日常陪伴,一杯咖啡的悠閒時光,就能落實創傷知情照顧,讓微型社會企業走進社區,建構友善的社會安全網。
「一杯咖啡的時間,就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徐淨榕與徐小玲兩姊妹是「咖啡有的」共同創辦人,她們以推廣心理安全網為創業初衷,聯手打造結合咖啡專業與社工專業的美好空間。「這裡不講艱深難懂的心理學理論,沒有刻板生硬的大道理。」徐小玲說,「咖啡有的」讓心理保健變成心理保養,透過專業陪伴,幫助每一位心理有創傷的人獲得創傷知情照護,重拾生命的色彩。
充滿理想與社會使命的姊妹倆,藉由咖啡社會企業走入社區,讓有能力改變自己的人,輕鬆取得並使用「咖啡有的」提供的產品與服務,進而覺察、改變生活狀態,創造正向循環圈。「咖啡有的」開幕至今,陪伴許多孩童、青少年、青年與家庭,重新理解情緒並減緩累積負向思維,同時也為在地社區創造許多友善的互動關係。
咖啡與社工跨域結合 打造創傷知情照護據點
創業之前,徐小玲是一名社工師,主要負責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業務。社工的工作非常耗能,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徐小玲決定重返校園繼續進修,並在就讀研究所期間,利用課餘時間到姊姊的咖啡店打工。「走進咖啡店的客人,都很樂意主動聊天。」徐小玲回想起擔任社工時,每一次接獲通報前往個案家中訪視時,總是三番五次吃閉門羹。於是她興起一個念頭,就是結合咖啡與社工兩項專業,創造一處創傷知情照護的實踐據點。
徐小玲說,相較於社福機構的會議室,咖啡廳的舒適空間與氛圍,更容易讓被輔導對象放鬆心情。她和姊姊經過審慎思考與評估之後,於2020年底踏上創業之路,並將「咖啡有的」經營模式分為B to C(Business to Consumer,指企業銷售產品或服務給終端消費者)和B to B or G(Business to Business or government,指企業間的交易或企業與政府機構間的交易),產品服務有開槓對話、培力工作坊及團體包場。開槓咖啡有單次或月訂閱、季訂閱等選擇,提供大人一杯黑咖啡、未成年的青少年與孩童則提供一杯鮮乳飲,進行40至60分鐘的專業對話。
其中,以「開槓」(臺語聊天之意)為主軸的「開槓咖啡」,透過一杯咖啡的時光,社工師提供家庭成員互動、親子關係、愛情、友情與生活工作、知情自我等多種主題的專業對話,形式可以是一對一、一對二或是一對多的團體溝通。
此外,B to B or G的服務對象為企業、校園和組織等,另有客制化的心理日常保養服務,包含個人包套+團隊關係之凝聚力、信任感以及溝通能力等工作坊。「咖啡有的」從悠閒空間出發,透過友善便利的專業對話,促成社區購買與企業實用,藉此達成社會收益的永續之流,育成心理保健的自立循環系統。
展現社企的正面影響力 創造多贏的共好哲學
「一直以來,社工的流失量都非常大,必須找到創新的工作方式,才是最好解方。」對徐小玲而言,「咖啡有的」跳脫社工傳統的工作方式和路徑,讓她的專業訓練有了更好的發揮,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另一方面,站在經營者的立場,徐小玲讓團隊夥伴知道,社會企業的目標不只是賺錢,而是追求「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共好哲學。「也許『咖啡有的』無法成為業界第一,但是它可以成為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企業之一。」徐小玲說出社會企業的核心價值。
「社會企業並不是為了利益而賺錢,而是如何利用營收去發揮正面的影響力。」徐小玲表示,「咖啡有的」團隊均有共識,就是當消費者花錢購買一杯咖啡或一份甜點時,就是以實際行動支持「咖啡有的」,而在公司有了穩定的營收後,便有更多能力回饋社區,例如開辦免費的工作坊或培力營,讓有興趣的社區民眾可以走進「咖啡有的」,進而創造友善社群與互動,讓這股正向能量發揮更大的社會影響力,達成真正的共好。
在微型企業落實ESG 以SDGs永續指標前進
「咖啡有的」以實際行動實踐微型社會企業落實ESG,在環境保護(E, Environment)方面,店內的點心以少量製作為原則,嚴格控管食材,避免造成浪費。在有限的成本預算上,一步步轉向與小農合作購入鮮乳乳品,並挑選優良的咖啡豆經銷商合作。
此外,像是以紙製品替代塑膠耗材,讓消費者習慣使用重複應用的包材,或是在產銷上以小批次及精品訂製,鼓勵消費者養成預訂後才進行生產的習慣,達成有責生產與減少碳足跡的目標。而店裡的冷氣開放也會因人數多寡,適時去做合理的管控,落實節能減碳。
在社會責任(S, Social)與公司治理(G, Governance)部分,「咖啡有的」除了創造溫暖關懷的工作環境之外,更重視團隊的培力與心理照顧,促進員工在職場上保有友善服務及穩定的情緒與社群互動,創造社區裡的友善據點。此外,店內的收入在損益平衡後,也會將餘額規劃作為倡議路上的必要支出。
「復原不再是受創者個人的責任,更是社會社群中每個人存在於生活與互動之間的事。我們相信應用創傷知情照護的心理保養日常,能讓美好城市在生活中永續。」徐小玲表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第三項目標是「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咖啡有的」朝著這項永續指標前進,透過專業社工師的陪伴與協助,讓生、心理社會安全網在日常中永續體現。
創業邁入第三個年頭,徐小玲積極整合各方資源,透過模組化和數位化,協助傳統餐飲產業轉型。她也透過籌辦各類型的活動,為「咖啡有的」增加曝光機會。「必須讓更多人認同『咖啡有的』理念,才能夠讓他們走進店裡。」徐小玲和姊姊有著相同的目標和社會使命,並計劃在2年內再開第二間分店,帶領團隊朝共好的方向前進。
個案解鎖
一杯咖啡的時光,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讓心理保健變成心理保養,透過專業陪伴,
幫助心理有創傷的人獲得創傷知情照護,重拾生命的色彩。
~咖啡有的共同創辦人 徐小玲
@照片:攝影/盧大中、圖片提供/徐小玲
(主圖)
或
(圖一)
相較於社福機構的會議室,咖啡廳的舒適空間與氛圍,更容易讓被輔導對象放鬆心情。
(圖二)
「咖啡有的」經營模式分為B to C和B to B or G,產品服務有開槓對話、培力工作坊及團體包場。
(圖三)
透過一杯咖啡的時光,社工師提供家庭成員互動、親子關係、愛情、友情與生活工作、知情自我等多種主題的專業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