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索隆 圖片提供/Story Wear
英國社會企業Sojo連結社區裁縫師提供衣服修改服務,修改不合身的衣服、讓破損的衣褲重生。透過App介面讓年輕人輕鬆加入「永續時尚」的行列,目的是減少海量的衣物垃圾,提醒人們「用心消費」,可以穿得更美、更獨特,還更省荷包。
當你收到一件網購買來的衣服,卻發現並不合身,你會怎麼做?若直接將其丟掉,不只浪費錢又糟蹋物資,看不到的還有製造衣服背後,生產布匹、染整、製作、運送等流程所耗費的水、電、人力,以及整個過程所造成的污染和碳足跡,都成了無意義的代價。在英國,每週就有超過1,300萬件完好的衣服,因為種種原因被當作垃圾丟棄。
但如果只要打開手機、動動手指,就能「救」一件心愛的衣服,讓不合身或些微破損的衣物有機會被改造,進而持續使用,就可以大量減少資源的浪費,善待自己所居住的地球。而這就是英國社會企業Sojo正在做的事。
創立初心:杜絕衣物浪費 保護地球
創辦人Josephine Philips在倫敦國王學院就讀時就觀察到,像她一樣的Z世代,許多人迷失在一次性、快時尚的衝動消費中。而這問題在社群媒體與快時尚公司的資助下日益嚴重,不只造成資源浪費和地球的負擔,還有不道德生產的問題—時尚產業剝削女性,特別是像她一樣的有色人種族群,不但工資奇低,工作條件更是糟糕。
她決定抵制那些依賴侵犯人權供應鏈而成功的品牌,並倡導「緩慢、最低限度和永續的服裝消費」。「時尚不適合我們的身材、我們的價值觀,和我們的地球」(Fashion doesn’t fit. Our bodies. Our values. Our planet.),Sojo官網上的標語,道盡了創立初心。
根據「浪費與資源行動計畫(Waste & Resources Action Programme, WRAP)」的研究,衣服的使用壽命只要延長9個月,就可減少碳足跡與水足跡4%至10%。「最永續的衣服就是我們已經擁有的衣服!」Josephine說,只要我們照顧好舊衣服,就不必一直買新衣服。
她還發現,二手衣是兼顧永續與經濟實惠的完美結合,唯一問題是自己喜歡的衣服可能不合身,且多數人和她一樣不擅長縫紉,Sojo的經營靈感就此誕生!23歲畢業那年,Josephine創辦了Sojo,並奪得2021年全英國大學創業競賽Santander X的創業獎。
為貼近年輕人使用手機的習慣,Sojo開發出一款App,使用者只需輸入郵遞區號,即可從當地的特約裁縫師清單中進行挑選,再於線上提交修改需求,其價格一目了然;一旦確定委託,快送員便會騎著自行車於指定的時間、地點收取衣物,等待5至7天,修改好的衣服就會送回給委託人手中,通常只需付出15~25英鎊(約合新臺幣600~1,000元以內)。
結合社區裁縫師 保留工藝並創造收入
如同傳般,Sojo在一個鼓吹不斷消費的世界裡,大聲提醒消費者「尊重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同時尊重製造和修理它們的人。」其商業模式雖然簡單明瞭,卻涵蓋了多元的社會價值。例如,從環境面來說,藉由鼓勵修改不合身衣物或修復破損的衣物,用以抵制快時尚浪潮、減少大量的衣物垃圾,並以社區為營運單位,透過騎乘自行車的零碳排收送,更加吻合Sojo創立的初衷。
而在個人面,只需透過修改就能讓衣物穿起來更合身、更好看,打造適切又專屬自己的美感,無須再盲目地耗費時間與金錢尋找心儀的服飾。「當你投資改造一件衣服時,你就會與這件衣服建立更深的連結。」這種觀點的轉變,促使人們傾向選擇更高品質、更耐用的東西,以「用心消費」取代衝動購物。至於社會面,則透過與各地裁縫師媒合,不但能為裁縫師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更有益於保留這門漸漸流失的常民手藝。
種種利他共好的商業模式,使得Sojo成立不滿3個月便已完成數百份訂單,其中大部分是收邊、縮腰以及修復撕裂處這類小項目,「我們甚至做了3件婚紗!」Josephine興奮地補充道,自此之後,Sojo還收到500多個請求,希望將服務拓展至倫敦全區以及英國其他城市。此外,Sojo更於2022年獲得 Google 創立之「黑人創業者基金(Black Founders Fund)獲得資助。
與同業結盟 打開企業客戶市場
與此同時,為了擴大影響力,Sojo也與有共同理念的專業洗衣商Oxwash、古著商Beyond Retro以及時裝租賃平臺Hurr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讓它們將Sojo的服務整合到自己的商業模式中。「Sojo以一種既卓越又簡單的模式,幫助我們兌現製造耐用衣服的承諾。」arkitaip品牌共同創辦人Lea Wieser說道。
據統計,64%的顧客退貨是由於衣服不合身,如果能夠確保服裝完美合身,85%的購物者將會購買更多商品。因此,對企業客戶來說,可透過Sojo的修改調整服務來降低退貨率,減少退送貨的運輸與重新包裝成本,甚至促進銷售、落實減碳承諾,也提高了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事實上,許多國際奢華品牌,如Cartier、Coach,都開始對客戶提供修改或維修服務。
臺灣Story Wear 把廢棄丹寧布變潮服
在臺灣,永續時尚的觀念也有一家標竿企業—以Story Wear為品牌的七棵橡樹國際有限公司,比Sojo早3年成立,理念則不謀而合。
「以海洋污染來講,全世界20%的污染,來自於我們的時裝與紡織產業。」創辦人陳冠百原是時裝產業家族第二代,她在英國進修服裝管理碩士時,才震驚的發現成衣產業竟對環境帶來非常大的衝擊。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UNEP and the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發布的數據指出,時尚產業的碳排放量占了全球的10%。
2018年底,陳冠百創立Story Wear品牌,「零廢棄」時尚成為她創業的目標,並曾獲勞動部「微型創業鳳凰貸款」的支持。商業模式則是透過回收的丹寧布,經過整理、拆解和重新設計,再以大量拼接的手法製作成獨一無二的外套、洋裝、包包等,再販售出去。陳冠百還獲選為Vogue 2019「New Gen台灣新銳設計師」,並登上2021年倫敦時尚週,也連年站上臺北時裝週舞臺。
「臺灣有非常好的紡織廠,技術也走在前端,加上科技研發實力,以及很多很好也很努力的設計師。我們深信臺灣很有機會變成亞洲永續時尚產業的標竿!而我們希望能成為臺灣永續時尚產業的範例。」陳冠百這麼期許。
Story Wear如今是臺灣唯一不製造垃圾的時裝品牌,一年回收再製了3,000條廢棄牛仔褲。布料100%來自回收衣物與廢棄布料。從原料到生產,Story Wear串連在地婦女及5個非營利組織一起做。以物料來說,主要來自與桃園萱藝新知關懷協會的「螞蟻遇上貓」團隊合作打造的「永續時尚共創基地」,也是腦麻兒的聚落和職業培訓基地。這裡有「廢棄布料銀行」,由身障兒家庭負責洗淨和整理布料。媽媽們可在此陪伴照料孩子,創造人際互動,同時貼補家用。
和Sojo一樣,由於品牌理念鮮明,吸引大企業陸續上門合作。包括幫永豐銀行、Levi’s製作贈品,幫DAKS製作義賣商品,也與IKEA新店店策劃展覽,還把員工舊制服改製成狗衣服、鯊魚布偶,在IKEA獨家販賣。Sojo 和Story Wear的循環經濟商模,同時創造環境、使用者、製作者的社會價值,並成為企業推動ESG(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 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最佳合作夥伴,展現了一家企業的最大社會價值。
個案解鎖:Sojo
個案解鎖:Story Wear
二手衣是兼顧永續與經濟實惠的完美結合,;
重視我們擁有的東西,就是氣候暖化問題的解決方案。
~Sojo創辦人 Josephine Philips
我們深信臺灣很有機會變成亞洲永續時尚產業的標竿!
而我們希望能成為臺灣永續時尚產業的範例。
~Story Wear品牌創辦人 陳冠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