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科技工藝專題】如何將3D列印技術革新現代工藝

作者:王姵文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科技潮流中,3D列印技術無疑是一股強大的革新力量,不僅改變了製造業的運作方式,更在設計、醫療、建築等各個領域展現了其革命性的影響力。

世界各地的工藝品一直深受消費者喜愛。不過,在製造過程,最擔心的就是設計師的創意天馬行空,卻很難執行。如今,多虧了3D列印技術,很多高難度的造型都考不倒3D列印,讓工藝品充滿獨特質感與巧思!

以 3D 列印等科技再創新神帽「珠冠」開創傳統工藝新局

出身於嘉義縣朴子市的新北市新莊「神明的店」負責人周煥智,擅長製作神帽,近年來他發揚傳統,以 3D 列印等科技再創新,用日本金珠設計各種造型特殊、華麗鮮豔的神帽「珠冠」,開創傳統工藝新局面,首次返鄉在朴子刺繡文化館展出,讓家鄉民眾見證他的高超手藝。

策展人周煥智是朴子在地知名繡莊神斧刺繡第三代,原負責神斧在四川的工廠,汶川地震後回台經營神明衣業務,近年以純手工製作的神帽在北部打開知名度,已成為北台灣知名神具店。5、6 年前周煥智希望將手工神帽技藝傳承再創新,將原本制式的神帽,使用日本金珠、紙板設計成有多種變化的珠冠。

許多神明神像頭型不同,信眾若購買制式神帽,硬戴易傷神像,或是容易歪斜,為讓神帽完美符合神明頭部大小及造型,周煥智以 3D 列印技術先將神像頭部掃描,製作模型,再製作神帽,完成的神帽服貼神像頭部,更為耐久。

以3D列印技術,加上日本金珠打造的華麗鮮豔的神帽「珠冠」(圖片來源)

陝西3D列印兵馬俑

今年暑假,「大秦雄風~兵馬俑與秦始皇帝陵特展」在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隆重登場,展覽首度以3D列印技術與作舊工藝,展現栩栩如生的各類兵馬俑、復原彩俑及相關文物,介紹兵馬俑色彩修復研究的最新成果。

兵馬俑是秦代留下的歷史文物中最知名的一部分,這次展出的展品是採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馬俑的數據後,以3D列印技術展現高級軍吏俑、武士俑、立射俑、騎兵俑、車右士俑、車左士俑、御手俑等的精細樣貌細節上都與實物一樣。其中高級軍吏俑俗稱「將軍俑」,是秦兵馬俑坑中出土級別最高的陶俑。

3D列印結合景德鎮瓷器

根據SmarTech Analysis發布的《陶瓷增材製造零件生產:2019-2030》報告,到2030年,陶瓷3D列印市場將達到48億美元。而作為千年瓷都的景德鎮,也已開始積極擁抱數字化,通過3D列印打破局限開拓新的瓷器類別。

此前,在景德鎮的陶溪川文創街區,就有一個3D陶瓷列印體驗中心,在那裡就有通過3D列印製作陶瓷的展示。通過陶瓷3D列印、微波快速乾燥、微波快速燒成的3個步驟就能得到一個陶瓷成品。而這個體驗區只是景德鎮對3D列印技術的一個嘗試。

2022年,微瓷科技(江西)有限公司成立,包括日本AGC集團旗下AGC陶瓷株式會社(以下簡稱”AGCC”)、愛司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司凱”)、日本羅蘭公司(Roland DG),另外還有景德鎮昌南新區中熙投資合夥企業代表當地市政府,共同推動數字化精密陶瓷3D列印項目。通過集合各方核心優勢,在中國景德鎮建立8000平方公尺的列印教育培訓中心,從事數字化精密陶瓷3D列印相關材料與設備的研發及銷售、3D列印服務、教育培訓服務等。

此次依託合資企業落地的數字化精密陶瓷3D列印項目,使用了AGCC研發生產的新材料「鉑麗砂」,依靠3D數字成型技術,經傳統瓷器高溫燒制上釉工藝,以浮雕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瓷器藝術嶄新類別。

此前,愛司凱就將日本AGCC的先進技術和新材料「鉑麗砂」引入中國,與自身掌握的3D列印設備技術相結合,成功實現精密和複雜陶瓷的製造技術。在傳承中國傳統陶瓷技藝的基礎上,新材料與新技術的融合打破了以往生產工藝的局限。

上釉和燒制后的3D列印陶瓷部件(圖片來源)

 小結

3D列印技術的革新不僅是製造業的進步,更是創新與設計的新境界。它重新定義了生產方式,打破了傳統製造的限制,促進了個性化和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社群

vMaker編輯部

歡迎各界朋友投稿你的maker故事,不論是個人作品、創客觀點或是創客的經驗分享,我們都十分期待能聽到您的分享。 投稿請至:contact@vmaker.tw

This site or product includes IP2Location LITE data available from https://lite.ip2loc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