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食品黑科技專題】食物造假,你吃下去的食物是真的嗎?

作者:王姵文

 

人們喜歡享用各種美食,但專家卻警告,當中可能有部分是造假。有的是合成食物,或是高價食品被稀釋、魚目混珠,而且可能影響許多民眾的健康。

果汁裡合成香料恐致癌 食藥署公告禁用

市售販賣的果汁,如果不是新鮮現榨的,通常都含有合成香料的添加物,食藥署從2024年針對食品添加香料標準進行修正,禁用包括苯乙烯、丁香油酚甲醚、吡啶三款合成香料,這些香料大多用在果汁、或是海鮮類菜餚裡,腎臟科醫師強調,這三種香料被認定食用劑量多可能有致癌疑慮,但因為每一款使用劑量都算少,多喝水就能夠排毒。

被認定有致癌疑慮的,是常被加在果汁裡的丁香油酚甲醚合成香料,它們可以幫助果汁聞起來更有水果風味,雖然只有少量的添加,但也要禁止。飲料的合成香料添加物不多,多喝水的話,很多代謝之後都會從腎臟排掉,但周遭的飲食裡面,天天無時無刻可能都接觸在相關類似食品添加劑,添加劑如果有毒性,每天只增加一點點,長久累積下來也是可觀。

橄欖油造假

如果兩瓶橄欖油價格相差一倍,但從外觀左看右看,都很難發現差別。美國藥典食物部門資深經理勞威克:「幾千年來橄欖油時常被造假,因為價值高而且很受歡迎。」假的橄欖油裡面可能添加β胡蘿蔔素,也可能加入一些葉綠素來讓顏色更綠,消費者買到的是價值較低也更便宜的油。
2012年,加州大學專為服務該州橄欖油產業而設立的實驗室,在檢測結果中發現,69%的進口初榨冷壓橄欖油內容與標示不符(通常用等級較低的油品混充)。10分之1的加州品牌都有造假行為。但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如一位歐盟官員對美國作家湯姆.穆勒(Tom Mueller,旅居於義大利盛產橄欖油的利古里亞大區〔Liguria〕)透露,用其他油品假冒橄欖油,或用低等橄欖油充當較上等的油,所得獲利「堪比走私古柯鹼,但卻沒有任何風險」。

假蜂蜜遍佈市場

蜂蜜也是一個常常被造假的食物,相較台灣衛福部食藥署將從2023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包裝蜂蜜及其糖漿類產品標示規定」,歐洲早就對蜂蜜有相當嚴格的規範,根據《Food Navigator》2023年4月3日的報導指出,歐盟在指令《2001/110/EC》中將蜂蜜定義為,經由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從植物花蜜、活體部位的分泌物,或活體部位的吸食昆蟲排泄物中產生的天然甜味物質,透過蜜蜂採集、結合自身特定物質進行轉化、沉澱、脫水、貯存後,留在蜂巢中待其成熟的,才能稱作真正的蜂蜜。

針對蜂蜜進口、加工及混裝,歐洲反詐欺公司(European Anti-Fraud Office,簡稱OLAF)調查發現造假的行為包含,摻入糖漿以降低成本、在經認可的實驗室調整蜂蜜與糖的混合物以逃避檢測、使用添加劑和色素掩蓋植物來源、偽造追溯資訊或去除花粉來掩蓋實際產地。另有多達57%的業者出口過疑似摻有糖分的假蜂蜜,66%的業者至少進口過一批可疑貨物,而在接受調查的44家歐盟業者中,其中7家因販售摻入糖分的蜂蜜遭受裁罰。

小結

在當今的食物產業中,造假現象層出不窮,讓我們不禁思考自己所食用的食物究竟是真是假。消費者面對琳瑯滿目的產品,往往難以辨別真偽,這不僅影響健康,也影響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因此,提高警覺,選擇可靠來源的食品,並支持透明的生產過程,是保護自身權益的重要措施,也是確保每一餐都能吃得安心與健康。

 

 

 

 

分享到社群

vMaker編輯部

歡迎各界朋友投稿你的maker故事,不論是個人作品、創客觀點或是創客的經驗分享,我們都十分期待能聽到您的分享。 投稿請至:contact@vmaker.tw

This site or product includes IP2Location LITE data available from https://lite.ip2loc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