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像素畫裝置藝術創作:展覽中的探索與視覺驚喜

作者:張宇文


緣起

今天分享的是2022年的一個創作,以「尼德蘭,一起趣旅行」為主題的策展計畫,舉辦地是台南柳營的德元埤荷蘭村風車節。(圖1)當時,我就在思考如何設計一個能讓參觀者感受到驚喜與趣味的展覽。最終,我以「探索」為核心概念,策劃了一系列互動展件,包含迷宮、光學遊具、像素畫等,讓參觀者透過觀察角度的變化、高低遠近的探索、以及動靜結合的體驗,重新發現日常生活的趣味性。

本次要介紹的是其中最大型的展件——「像素畫:那個女孩」,靈感來自荷蘭黃金時代畫家約翰尼斯·維梅爾的名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圖1

設計理念:像素與風車的藝術結合

像素畫(Pixel Art)是一種以像素為基礎進行創作的藝術形式,也是許多數位影像的起點,如全球知名遊戲《Minecraft》。這次,我結合像素畫與風車牆的概念,設計出一件融入場地特色的作品。當參觀者在遠處休息時,看到的是維梅爾的經典畫作;靠近觀看,則會發現這幅畫是由255個色彩各異的小風車組成。隨著人與風車之間的距離變化,靜態與動態相互交融,帶來全新視覺體驗與互動趣味。

結構介紹:從概念到設計的演進

1.
結構設計與材料選用

最初的結構構想是使用木框架固定風車,交錯的木條提供穩定支撐。(圖2)然而,製作成本高且重量過大,給運輸和安裝帶來困難。經過測試,我們改用鋁擠型框架,搭配專用滑塊與扣環,既減輕了重量,也提升了結構穩定性。同時,利用十字交錯的水線固定風車,使其排列均勻、不易晃動。(圖3)

圖2

圖3

2.像素畫的規劃與風車排列

作品由15×17的網格構成,每個網格對應一個小風車,最終共計255個風車組成畫面。(圖4)整體結構的寬高約為290×330公分(圖5),後方加入高度60公分、深度1米的補強設計。為方便運輸,我們將框架分為三段,並設計連結件,確保現場組裝時快速、準確。

圖4

圖5

3.安裝與調試

在綁水線時,每條線的間距必須精準,確保排列一致。隨後,我們根據標示的座標逐一放置風車。這些風車直徑約14厘米(圖6),需要在顏色與對應位置上做到毫無偏差,才能呈現完整像素畫的效果。

圖6

風車的顏色挑選與噴塗

這次創作的難點在於為風車上色。我們參考色票(圖7),為每個像素找到合適的顏色,並將其噴塗在風車雙面。過程中發現,某些顏色的噴漆無法直接取得,只能透過調色來接近原圖的效果。(圖8)噴塗過程需要極高的精度,否則顏色差異會對整體畫面產生影響。這不僅考驗噴漆技術,也需要對色彩有敏銳的感知力。

圖7

圖8

完成品與觀展體驗

當所有風車安裝完成後(圖9),我們使用高空拍攝檢查整體效果,並進行多次微調,最終呈現出這幅像素版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現場還設置了一幅原作的複刻畫與說明板,幫助參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設計理念與製作過程。(圖10)

圖9-1

 

圖9-2

圖10

遠處看畫,近距離觀察風車的結構與色彩,參觀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感受這件裝置藝術的魅力。此外,其他展件如風車迷宮與光學遊具也一同為參觀者帶來探索與驚奇。(圖11)

圖11

結語:創作靈感的轉化與傳承

這次像素畫創作展示了如何將經典藝術與當代設計相結合,運用簡單的像素形式與新材料,傳達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理念。藝術設計不僅是一種創新,更是一種對生活細節的再發現與再詮釋。希望這樣的分享,能啟發更多人從日常中尋找創作靈感,將文化與科技融入設計,創造出既富趣味性又有深度的作品。

期待未來有更多這樣的機會,將傳統藝術用創新的方式重新詮釋,讓更多人感受創作的美好。(圖12)

圖12

分享到社群

vMaker編輯部

歡迎各界朋友投稿你的maker故事,不論是個人作品、創客觀點或是創客的經驗分享,我們都十分期待能聽到您的分享。 投稿請至:contact@vmaker.tw

This site or product includes IP2Location LITE data available from https://lite.ip2loc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