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活動報導】小資創業不妥協:市集擺攤美學實戰

作者:林姵妏

市集擺攤對於許多懷抱創業夢想,卻又苦於資金有限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低門檻、高彈性的選擇,創客們能展示自己創意設計的產品、能測試產品市場反應,並直接與顧客互動,蒐集第一手回饋。

但當你走進一場市集時,是否發現有些攤位人潮不斷,而有些攤位卻乏人問津?關鍵不只是產品本身,而是擺攤的「設計感」與「視覺體驗」,這次講座邀請到僑光科技大學生活創意設計系的林明男教授,分享擺攤設計美學與商品展示技巧,期待幫助更多創客們在市集中脫穎而出!

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重點在於突出產品特色

林教授在設計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除了是助理教授外,也曾擔任過全國技能競賽-平面設計技術評審,以及時報金犢獎國際競賽的評審,對於擺攤美學更是有獨到的見解。

講座中,林教授首先點出了設計的重要性。他提到「一個吸睛的攤位,不僅能吸引顧客目光,更能傳達品牌形象與價值觀」,可以藉由運用色彩、燈光、陳列等元素,打造出具有個人風格的攤位,此外林教授也提及了「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的原則,擺攤時去除不必要的元素,將焦點集中在傳達意義和實現目的上,建議創客們避免過度裝飾,而是將重點放在突出商品特色。

擺攤美學四大原則,讓品牌贏在起跑點

每一場市集就是一場實戰,你的攤位就代表著你的「名片」,顧客是否會停下腳步,部分將會取決於攤位的視覺吸引力,正如同林教授講座中傳達給大家的觀念:「市集不是倉庫,不是把東西擺出來就好,而是需要被精心安排過」,可以歸納為四大關鍵原則:

一、主從:商品的擺放位置、角度、高度等,也都會影響到顧客的視覺體驗,因此運用不同的道具,例如層架、展示台等,來打造層次感陳列,突顯商品的質感與特色。

二、群組:優先考慮色彩搭配與視覺統一性,避免過於雜亂或五顏六色,讓品牌印象更鮮明。例如將同色系的產品放一起,又或是販售手工皮革商品時,可以搭配木質、棕色調的展示架,視覺上保持一致性。

三、說明:簡潔而吸睛的招牌標語與清楚標示產品價位,可以在說明牌中加上吸引目光的圖片,創造一個具有視覺張力與效力的圖文內容

四、裝飾:善用一些裝飾小物、符合品牌風格的擺飾,為攤位帶來畫龍點睛的視覺效果

市集擺攤甘苦談,創客的經驗傳承

講座的最後邀請到兩位經驗豐富的創客,與大家交流市集擺攤甘苦談,分享了從選擇合適的市集、攤位設計理念,到如何吸引顧客駐足、建立回購機制的經驗,甚至聊到了面對突發狀況時的應對策略,例如:突如其來的大雨如何保護商品、必需提前想好雨備的方案、人流減少時的成本考量等等,擺攤真的是件不簡單的事件!

其中一位創客提到「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從腦袋到邁開腳步,從想法到實際執行」,藉此鼓勵還在猶豫的各位創客們,趕快開始行動吧!

小結

市集擺攤,可能是實現夢想的舞台,又或者代表著品牌開始的起點。擺攤不只是販售商品,而是一場完整的行銷美學設計,從攤位美學、商品展示到顧客互動,每一個環節都影響著品牌,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予剛踏上創客之路,或正在路上的朋友們一些啟發,一起在市集中,用創意與美學,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故事!

分享到社群

This site or product includes IP2Location LITE data available from https://lite.ip2location.com.